有个来访者朋友问:老板之前答应过只要我完成任务,年终奖金给20万。于是我努力工作,之后超额完成了任务。可结果老板说,今年公司效益不太好,这个年终奖可能要取消。面对这情况要不要辞职?
一般人听说后的直接反应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当然要辞职,跟着这翻脸不认帐只会画大饼的老板能有什么前途?另一种是,这年头工作不好找,别冲动,忍忍吧,也许还有别的转机。
咨询师呢,两种反应都没用,而是换了一种角度去询问来访者:你未来1-2年工作的目标是什么?2-3年的生活目标又是什么?
来访者说,希望有自己的团队,能跟更优秀更高端知名公司的人合作,操盘百万级项目,收入保持50万以上,至于生活还没想那么多。
咨询师接着问“那你手里有什么选择能实现这个目标呢?除了在这家公司继续干,还有什么?”
来访者说:“跳槽去A公司或者B公司,要么就自己创业单干。”
咨询师又问了一个问题:“在这么多个选项里,留下、去A公司、去B公司、自己创业,哪个更有助于实现你之前这个目标?”
来访者想了想,有点明白但又有点不甘心地说:“难道我现在就只能跟这么个老板干下去?”很明显,他也意识到,留下是个最理性的选择。只不过情感上还过不去。
于是咨询师宽慰他说:“你老板最后能跟你谈这个事,至少说明了一点,他记着之前跟你说的话。他依然够真诚,甚至还会有点内疚。换成其他人,很可能直接忽视对你的承诺,选择性忘记。从这个角度看,他并非是人品很差的人。”
这个案例,看上去是个“去还是留”的二选一问题,但咨询师把它变成了“你的未来要实现什么目标?”的问答题,然后再基于未来的目标,转化成“你有几个选项来实现目标”的多选一问题,最后,再分析留下和其他选项哪个能更有效达成目标。
很多人在选择的时候,容易忽略多种因素或忘了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而只简化成一个二选一的问题,但往往二选一问题只是问题的表象,是大脑偷懒不想去深入思考的本能反应。
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常都是一个复杂的有着自洽逻辑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一两个选择来下结论。
这就要求我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知道选择的底层逻辑,做选择时看到自己的目标,根据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再做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