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不是常常对别人的事分析的头头是道,鞭辟入里,深刻到自己都佩服?常常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深入浅出,断得有理有据,感叹诸葛在世也不过如此吧?转眼自己遇到问题,一头掉进“当局者迷”的怪圈,患得患失,亦真亦幻,愁煞人!知识智慧理性全无,只等幸福自己来敲门。
首先怎么定义智慧?智慧可以看做明智的推理。它表现为认知上的谦逊,超越自我,且善于达成妥协,处事和决策能力很强。它和智商,受教育程度无关。智商高学历高但做决策能力差的人比比皆是。反观读书越多的人出现理论水平大于实际操作水平的多。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不是黑,确实读书并不一定能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并成为生活的智者!
于是出现了在别人面前自己像个军师,面对自己的情况像个傻逼。读了很多书,依旧过不好一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成了一个咒语。
这是为什么呢?有研究者发现人在一天的时间里的决策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且客观看自己最难!每个人都是偏见的产物。遇到情绪失控的时候作决策更是灾难片。喜怒哀乐等情绪是手机的iOS操作系统,知识,技能,理性全部是这个系统上的APP,一旦系统(情绪)崩溃,APP(技能,知识,理性)统统变成毛线!
还有个说法叫灰度认知,黑白决策。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道理,明白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世界。它可能是灰的,但做决策的时候必须黑白分明:要么忍要么滚!做还是不做,只能二选一。脑子里万马奔腾,凶涛骇浪,就是不能说个痛快:不要怂,就是干!天,这样的我岂不成了莽夫?最后啥都没干。结果可想而知,惨不忍睹。
永远对别人清醒,对自己糊涂。
如何破咒?
既然你对处理别人和过去的事情有经验,好为人师的天性也存在。那么顺着人的天性来好了。以下是方法论:
第一,把自己遇到的事情当成别人的事来分析。跳出自己看自己。上帝视角,不是说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吗?这次你来笑自己。
第二,转换时空顺序,把这事放在两年后看。你会怎么做?我们有多少悔不当初的瞬间,把后悔留着,不如现在就消灭一些后悔。(其实后悔还存在)
第三,把自己当小孩子看,你来指导当年的自己。面对当年那个弱小无知,楚楚可怜的小孩,你会多一些耐心帮他分析,循循善诱,碰到不会的就赶紧补课,继续装逼!
最后,不能不看书啊,相信读书无用你就输了。这里讨论的是如何提高你的实际操作水平。但没有理论怎么行呢?没吃过猪肉前请一定要先见过猪跑。
读书太快,动手能力跟不上。走路太快,灵魂跟不上。关键在缩短你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的差距。
读书刷认知,实践出真知!从最小作品做起,快速迭代。
参见万维钢《所罗门悖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