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读书会,和大家一起共读完了《幸福的勇气》,本来觉得这本书的阅读已经告一段楼,可以重新开启新的共读,但正好遇到的事情可以在书里找到些许启发,再读时也能得到新的思考,我觉得这本书还是应该放在手边的,它能替我适时解惑,常读常新。
因为看到了别人的幸与不幸,因为能在文字中汲取需要的力量,我感觉自己有了能更好前进的蓄力。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和挑战,我觉得我都可以在书本中找到答案和引导,这,可能就是我在这几次共读中得到的最好的回馈吧。无论时间怎么变,人们的烦恼都不会变,但能够在面临烦恼时,勇敢的正视它,解决它,这样的小幸福,就更真实而可靠了。
在读书过程的中,我有在认真思考自立,也开始尝试着更好的去尊重他人,接纳自己,把自己当老师,更把自己当平凡的普通人。因为阅读,因为思考,我收获颇多。
或许曾经,我还觉得自己很重要,是“世界中心”,是个“很有用的人”,是个“很有价值的人”,会在意他人的看法,会想得到别人的赞扬,还有着不低的虚荣心。因为自己的成长之路一直都很顺畅,所以觉得其他事情也都会如我所愿。但在经历了失落,体会了落差,再来思考后才真正该接受自己的平凡与平庸,开始和世界和解,明白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很重要,但远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对于他人而言,我只是个陌生人,没有人会留意我做了什么,更不会有人总围着我打量的。这样的转变一想,我觉得自己更加轻松自在了。曾经做事,我是带着功利之心在完成,所以越到后面越难坚持,把原本的喜欢变成了负担,导致反感。但现在我再来做事,我就感觉是在给自己做,哪怕是别人都觉得很辛苦的事,我还是甘之如饴,因为热爱,所以不觉苦累。想做我就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是我自己在承担,因为不是为他人眼光而行动,反而能更好的坚持了。这或许就是我的“自立”了吧。
自立,既不是经济方面的问题,也不是就业方面的问题,而是对人生的态度、生活方式的问题……或许,十岁的孩子也都以“自立”,只是我们大人一直不管相信,害怕他们的超出掌空。但在这么多次学习与思考中,我觉得自己还是越来越有考虑给孩子们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尝试着真正欣赏他们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一定要符合学校、老师眼中的那个范式。所以,我渐渐地能做到不对孩子们大声喊叫,不对他们发脾气,不对一犯错的孩子就先评价……心平气和地接受他们的一切表现,也重新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再次回来当孩子。生活在共同体中的所有人都处在既从事教育,又接受着教育的立场上。
现在,鼓起勇气踏出了一步,也绝不可以止步不前,必须不断地一步一步走下去。这种无尽的积累就是“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