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学习家庭教育的课程,有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感觉。
为什么教授理论的网课会有实践的依托呢?是因为这个网课会让学员进行现场的情境模拟,这个过程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作为场外的观众,也不自觉地把自己带入到那个情境,会去反思自己如何解决问题。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主题是我眼中的孩子。老师要求现场的学员进行分组,每组任命一名速画师,可以选择三个方向,依次是现实中的儿童、理想中的儿童、现实中的青少年。每组的组员负责提供相应的特征,速画师根据特征快速绘制人物画象。
现实中的儿童和青少年那两组很快就完成了任务,而理想中的儿童那组还没有结束,我猜如果没有时间限制,一定还会继续完善。理想的儿童是什么模样呢?画面中出现了一个可爱的孩子,面带微笑,善良美好,一只手拿着给妈妈的花,代表着孝顺懂事,另一只手拿着一本书籍,代表着用功好学。此外,还有勇敢、有爱心、坚强等等其他特征,真的是集所有好品质于一身的天使宝宝。
反观现实中的儿童呢?调皮捣蛋,以自我为中心,牙齿也不齐全,满嘴饭渣渣,浑身是伤,头上也贴着创可贴。当然也有好的一面,会助人为乐,帮助弱小等等。
如此大的反差让我不禁在心里发笑,原来在所有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就是妥妥的小恶魔啊!随着老师的引导我们进一步反思,家长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是理想的儿童,可以有那么多优秀的品质在身上。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就是那个儿童,会有什么感觉,会觉得怎样?是不是会觉得压力好大,人无完人,这样的人只会存在我们的想象里。所以,我们就能够明白,我们要求孩子这样,要求孩子那样,是让孩子长成我们自己想要的模样还是让他只是他自己。
再看现实的青少年画像,同样好不到哪里去。关键词有叛逆、早恋、抽烟、玩游戏、爱运动等等。然而,不管现实的儿童或者青少年在父母眼里有多么糟糕,父母依然爱无顾无条件地爱着他们,只是对青少年与儿童相比,很多爱转化为了尊重和信任。
听了这一节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要用自己想象的完美去苛求孩子,他就像小王子的玫瑰花一样,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美好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