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子罕篇

《论语》子罕篇

作者: Bigboss得意 | 来源:发表于2018-05-23 20:11 被阅读0次
《论语》子罕篇

(二八)

【原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第九》)

【译文】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无私虑私忧,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评析】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如果我们能提高自我要求,就能增长智慧、进而坦然面对人生的喜乐,不庸人自扰,也能锻炼出大无畏的真勇气去面对遭遇的困顿与考验。


说点联想到的话

生活中,我常常会觉得事情太多,焦头烂额。如果我还有一丝气力,会采取的办法就是罗列出所有事情,然后按照急缓程度来做。我会告诉自己(别急,别急,反正急了也没用,干嘛不就假装只有一件事,安静地做)。通常,做完第一件事后,我就会获得成就感。进而也不会庸人自扰喽!这算一丁点的生活智慧吧。

《论语》子罕篇

(二九)

【原文】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1);可与适道,未可与立(2);可与立,未可与权(3).”

【注释】

  (1)适道:适,往.这里是志于道,追求道的意思.

  (2)立:坚持道而不变.

  (3)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译文】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学、道、立、权,四个境界,层次分明.学是各种学问.道是修行圣人的大道.立是修道而能立定根基.权是推行大道而能通权达变.

  求学的人多,修道的人少,所以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同是修道的人,未必都能坚持道.孔子十五岁志于学,三十而立.普通人修学几十年,不一定就能立,可见其难.所以,可与适道,未可与立.纵然可与立,然而讲到行权,则须随机变化,变的结果,恰好与道相合.如果没有权变的智慧,决定办不到.所以,可与立,未可与权.

      且不说立与权,只说学与道。  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只有坚持了,我们才知道,这一路上有多少事情需要实干,有多少东西需要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一条通往成功路上,同行者会越来越少。把“胜者为王”一词改为“剩者为王”也许更能准确地表达成功与坚持的关系。但凡,每个成功的人都是有着坚定的信仰,勇往直前的勇气。


《论语》子罕篇

(三十)

【原文】

        唐棣(1)之华,偏其反而(2)。岂不尔思,室是远而(3)。”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注释】

      (1)唐棣: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落叶灌木。

      (2)偏其反而:形容花摇动的样子。

      (3)室是远而:只是住的地方太远了。

【译文】

        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立马联想到女生常说的话“人家就是不想你,要是真想你,早都来找你了”。

        我想这里应该讲的是欲望与行动的关系,通常情况下,成正比。

        孩子不去做你认为能使他变好的事情,也许是他变好的欲望还不够强烈。这时候,给他成功的体验很重要。体验过成功的感觉,很能刺激他想要再次成功的欲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子罕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jd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