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是《亲密关系》的复盘。
在亲密关系的第一个阶段月晕中,我们知道了两个相爱的人走到一起,是源于彼此的需求。更容易迷惑人的是,我们越是缺乏什么,对外在表现出来的就越是相反。自卑的人往往表现成自负,越是渴望的到肯定,就越会对别人的评价表现出满不在乎。你一定看过一个人,如果他在公众场合不小心摔倒了,即使摔得很疼,他也会说没事没事。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的痛苦,尤其是内心某种需求长久缺失的时候,他更会不有自主的隐瞒。
当两个人都带着未被满足的需求走到一起,相处的时间越长,伪装就越容易被拆穿。每次吵架的时候,我们总是绕开真正的需求,在真爱的门外徘徊。在这个阶段,学会放手和接受,才能解脱。
在亲密关系的第二个阶段,幻灭。两个人之间的问题不断地被暴露,越来越多。刚开始相遇时,月晕的那种不真实的光环渐渐褪去,这个时候会引发四种偏差行为:引起注意、权利斗争、报复、自我放逐。
我们想尽办法,换着花样的吸引伴侣的注意,用争吵、指责、冷战、甚至暴力来争夺关系的权利,甚至陷入无休止的报复,两败俱伤,最后无计可施,只能放手,自我放弃。
任何一种偏差行为都在让我们的关系越来越远。想在这个阶段有所收获,得到真爱的眷顾,我们就必须学会有效沟通:
1、我想要什么?
2、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
3、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4、我或我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
5、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6、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7、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8、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亲密关系的第三个阶段,内省,是所有关系中最痛苦的一个时期。这个时候,你已经对两个人的关系束手无策,吵过、骂过、吼过、甚至打过,最后依然无效,只能彼此放弃。就像两个人中间有一堵墙,怎么都没办法穿过墙,去看看对方的内心和想法到底是什么,我们会有种深深地无力感和沮丧感。
之所以困在墙里走不出去,是因为我们陷在了受害者监牢里,在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这三个身份之间来回切换,玩着自己都发觉不了的角色扮演游戏,把自己硬生生的困在一个痛苦的监牢里。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常见的有五种情况:
第一,左右为难。不敢自己做出选择。
第二,对家庭死忠。走不出家庭给童年带来的阴影。
第三,牺牲的心态。为别人付出是出于一种牺牲,会觉得自己很委屈。
第四,依附心态。总是把自己的价值依附在别人身上,找不到自我独立的价值感。
第五,竞争心态。总觉得我需要去争、去抢,才能的到我想要的东西,内心总有一种匮乏感。
这五种情况会让你陷入深深地自我怀疑,尤其是你想要做出重大改变的时候,怀疑的声音就会更加强烈。怀疑让你困在受害者监牢的痛苦里,无法自拔。
想要顺利的度过内省的阶段,让亲密关系化矛盾为爱的力量,我们就必须遵循六个原则:
1、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
2、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的经验。
3、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4、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
5、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
6、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这6个原则就像6把钥匙,帮我们打开受害者监牢的锁,把我们从亲密关系带来的痛苦中解救出来。
亲密关系的第四个阶段启示,在这个阶段,我们和伴侣达到了一种真诚的沟通,灵魂的相爱。我们彼此都明白,对方需要的是什么,并愿意用爱来温暖对方,看到对方的需求,同时也能关照自己的需求。
我们付出,不再是出于牺牲和责任,而是出于百分之百无条件的爱。爱他本来的样子,全然的接纳他,也接纳自己。
在得到爱的启示之后,我们不在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发现自己的价值,不再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同,因为我们已经懂得,自己一直向外探寻的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一直渴望得到的无条件的爱,早就已经在我们心中。只要我们能够放下怀疑,走出受害者监牢,就能发现我们早已经在爱里。
如果你感觉做了很多努力,依然找不到爱的感觉,那就试着问自己:如果我爱他,我会为他做些什么?爱是一个动词,在付出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爱。
其实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并不只是帮我们改善亲密关系,更多的是借由亲密关系,来让我们发现真正的自己。亲密关系就像一面镜子,既照见我们最深的痛苦,也照出我们最美的价值。
我们常说,做自己才最酷。做自己不代表特立独行,故意耍酷。做自己是懂得剥开痛苦,直面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并对自己的价值感有坚定的信念:我能用自己的力量连接多少人?帮助多少人?关爱多少人?分享多少人?这才是亲密关系最大的魅力。
也许探寻自我的这条路并不好走,两个人之间的问题也总会层出不穷,但是只要坚持不懈,把每一个问题都当做真爱的考验,那么问题就将不复存在。
最后用这本书的翻译者张德芬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生活这场修行,谁都不能独善其身。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强大起来,愿我们都能成为制造幸福的那束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