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两句诗引出一个成语叫做“还君明珠”,后来还延伸出两部同名电视剧。这段话咋一看,像是货真价实的情诗,似乎是讲述一个已婚女子碰到了一个情深义重且疯狂追求的男子但是委婉而坚决地拒绝了他的故事,真乃是烈女节妇。其实不然。它是一首描述政治局势的诗!
这首诗的题目稍微有点长,叫《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作者张籍。
张籍是唐朝中后期的诗人。
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盛唐就成了中老年唐了,各个器官都开始造反。
张籍和多数唐朝文人一样,以诗词为业。据说他十分迷恋杜甫,把杜甫的诗词一首一首抄下来,又抄写的纸张一首一首烧掉,烧完的灰烬拌上蜂蜜,每天早上吃上三勺。
诗人孟郊是他好朋友,前来拜访时看见这个场面,问他:“你干啥?”
张籍说:“我吃了杜甫的诗,就能写出杜甫一样好的诗了。”
两人哈哈大笑。
孟郊也是有名诗人,代表作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以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孟郊的介绍下,张籍认识了韩愈,且拜他为师。
当时韩愈是汴州地区的进士考官,推荐了张籍。张籍因此混进了帝都,当上了太常寺太祝这么一个京官。在京又和白居易相识。两人都爱诗如狂,互相切磋。当了十年官,他也不会捞钱,眼睛还得了病,差点瞎了,所以朋友打趣称呼他为“穷瞎张太祝”。好在后来好了,在韩愈的推荐下又升了官,在朝中在文坛都有点影响力。
而本诗的另外一位主角就是题目当中的李司空师道,司空是个官职,人名叫李师道。
李师道不是大唐本地人,而是高丽人。
大唐海乃百川,许多将军文人都是番邦异国人,比如大将哥舒翰等等。安之之乱后,繁镇割据,不把中央放在眼里。李师道的老爸是一地节度使,相当于一个土皇帝。他老爸和兄长死后,他自己封自己为节度使,割据了十二个州,势力庞大。
唐宪宗时期,江淮地区有一个叫吴元济的节度使造反。唐宪宗是大唐的中兴之主,颇有能耐。宰相武元衡也有几把刷子。皇帝和宰相决定对吴元济用兵,顺便敲打其他的割据势力。李师道吓了一跳,担心朝廷借机收拾他,于是发表声明坚决拥护朝廷,但是他自己也想造反,于是又暗中出兵支持吴元济,坐山观虎斗。
他野心勃勃,先是派人把江淮一带的租赋都烧了,让朝廷没钱打仗,又安排刺客行刺宰相武元衡。武元衡没有官威,上街时孤身一人,没有保镖护驾,竟然被刺死了。他还打算去一把火烧了洛阳,幸亏秘密被泄露而未能得逞。
他想进一步抢地盘,就去勾结拉拢朝中大臣和有影响力的文人,很多人都被拉拢了,张籍也是拉拢对象之一。张籍和他的老师韩愈一样,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地方势力割据,不为所动。为了表明心志,他特地写了这首《节妇吟》。
张籍自比为节妇,字面意思是节妇有丈夫了,这位深情男子再深情、送的明珠再珍贵,也没什么用。真正意思是,我已经有皇上和朝廷了,你给我再多的荣华富贵都无法打动我,快走吧。
这首诗态度坚决,但是也很委婉,给李师道留了面子。据说因为这首诗情词恳切,真的打动了李师道,再也没去打搅张籍了。
三年后,朝廷成功平叛。李师道害怕了,表示归顺朝廷,送长子入京为质,但是很快又造反。唐宪宗调兵遣将,大军压境。李师道的手下看不到从龙成功的希望,起了内讧。李师道被手下杀害。
至于他的长子下场如何,那就不知了。
最后,再来重温这首经典之作吧: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