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新闻里的“浙大博士生”时我心里已经淡定不下来了,那是我可能差点也成为的称呼。
读着他的朋友圈,我惊讶于我很能理解他的想法。我知道他肯定也有点“亚优秀综合征”,一种学生中很常见的认知偏差。对生活充满感激,觉得自己还不够好,对自己无法报答生活中的好人们的恩情充满自责,却同时也愤世嫉俗,爱憎分明,对一些本就永远无法满足的小心愿充满懊恼。
他说的其实句句有理。把最本质的东西看穿后,生活的确索然乏味,没什么值得“喜欢”的东西。而不论在哪儿,你不放弃点东西,都不可能做回真实的自己的,只是这儿的代价特别大而已。
我们常常会认为,是轻生者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但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是对于生活深深的失望,让他们主动放弃了世界,主动放弃和我们在一起。
我相信,如果遇到过身边有人自杀的,会有一种感觉。剥开那些不解、气愤、惋惜中,那是一种惭愧,一种“我也让他失望了吗?”,“他对我也没有任何留恋了吗?”的感觉。
轻生和背井离乡有莫大的相似之处:同样是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熟悉的人,前往一个全新的、未知的地方。区别是,一个留给别人的是希望,另一个留下的是绝望。
想做些什么,却害怕自己做不到。想要些什么,却总是要不到。是我自己还不够好,还是这个世界本就如此艰难?
我害怕于我和他悲伤时的想法如此相近,我害怕于我也会做傻事。
但我很快发现了一个不同,我虽然也会陷入思维的死胡同,也会悲伤到不能自已,但我爱做梦。对,不论白日梦还是晚上的梦,我天真无可救药地相信着已经被理性否认的判断。“哪怕还有一点点希望呢?”我于是有了一盏应该不会熄灭的光。
我想起来一句不太搭边的话:“不结婚的最大问题在于父母百年之后是否还能有让你继续活下去,继续热爱生活的动力。”活下去需要动力,一般是爱,也可以是恨。爱恨本就是一体的。爱情的蜜水可以浇灌花朵,仇恨的毒鸩也可以养育蛇蝎。
只可惜父亲母亲,你最爱也最恨的人,有时也能让你我,或他,也失望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你最亲密的人,陪伴你时间最长的朋友,最了解你吃相、睡相、口味、身体每一寸皮肤的触感、脸上每一个表情的含义的伙伴,本应最理解你、最支持你的人,也让你失望了。最后一根稻草轻轻落下,生的堡垒轰然倒塌。
谢谢你们给了我生命,但我怎么也利用不好这宝贵的机会,实在是对不起,我还是还给你们吧。
我很想再见他一面,告诉他,“好巧啊兄弟,你也会这么想?我也是。”跟这位学长去吃顿饭,喝点酒,吹吹牛,骂骂社会,再为了些鸡毛蒜皮吵一架就更好了。
到现在呢?我什么也做不了。
去尊重,去爱每一个生命,无论他现在还是曾经,闪耀过,哪怕只有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