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古法中医针灸班之学习笔记,一方面帮助自己梳理知识脉络、巩固记忆;另一方面便于发扬和传承中医理念和技术,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共同探讨学习,惠己及人,期待我们一起同行。
取穴方法:肩髃(大肠经穴)位于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中;肩前(奇穴)位于腋前皱襞直上1寸;肩后(奇穴)位于腋后皱襞直上1.5寸(一说1寸)。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05462/b30af5532e2d8661.png)
穴位解剖:肩髃在三角肌上部中央,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有锁骨上神经及腋神经。肩前在三角肌中,有胸肩峰动、静脉,旋前、后动、静脉,分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深部为腋神经。肩后在三角肌后缘,下层为大圆肌,有旋肩胛动、静脉,分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
穴位释义:位于肩膀上的三个穴位:肩髃,肩前,肩后,治疗肩周炎时比其它穴位扎针时,疗效显著。
功能作用:舒筋通络。
主治疾病:肩周炎、肩背痛、冻结肩、肩凝症、肩痛不举、肩臂疼痛、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
穴位配伍:
肩三针配曲池、外关、合谷、后溪、列缺,治上肢不遂。
肩三针配天井、天鼎、后溪、内关,治痿证。
肩三针配天宗、肩井、天鼎、臂臑、曲池、外关,治五十肩等。
临床运用:肩周炎、肩背痛、冻结肩、肩凝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
相关论述:
肩三针,经外奇穴名。出自《透穴与集合穴》。本穴由大肠经肩髃穴及奇穴肩前、肩后组成。
本法为传统治疗肩病的方法。近人常取肩髃,肩髎及其中点3穴组成新肩三针,主治肩周炎,肩痛。
肩三针因为是由几个穴位组成的奇穴,因此,另外记载中组成肩三针的几个穴位也各有所不同。
一说是由大肠经肩髃、奇穴肩前、肩后三穴组成;
二说是由大肠经肩髃穴,小肠经肩贞穴和奇穴肩前穴组成;
三说是由肩髃、肩髎、肩前穴组成;
四说是由肩贞、肩髃和肩井所组成。
针灸治法:先刺肩髃穴,沿三角肌向内下方斜刺1-3寸,肩前、肩后直刺1寸。亦可从肩前透刺到肩后,各以局部酸胀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
艾灸疗法:可用温针艾炷灸3-5壮,或温针灸5-15分钟。
特效按摩:食指和中指并拢,点按各穴3分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