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忆端午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忆端午

作者: 安心_0314 | 来源:发表于2022-06-13 11:16 被阅读0次

《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意思是”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便是“端五”,因此“端午”,也称初五。我们都知道,端午是用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边贡的《午日观竞渡》中写道:“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可以看出,端午节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

古时传承下的端午习俗众多,有包粽子,浴兰汤、饮菖蒲酒、插艾草、挂香包,赛龙舟等等。但对于我们北方人来讲,包粽子、挂香包、插艾草是最能体现端午气氛的。

每每节日未到,但街头琳琅满目的香包早已令人眼花缭乱,里面雄黄的香味顺着清风沁人心脾,超市里也是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粽子礼盒,待顾客挑选,就连山上随处可见的艾草,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也变的及其珍贵。

记得儿时,每逢端午,奶奶便会用裁衣服剩下的碎布片子给我们缝制香包,看起来百无一用的碎布,但在奶奶的手里立刻能变得栩栩如生,梅花、荷花、还有十二生肖是最常见的样式。每当她拿出帐空篮,便能吸引来无数围观的小朋友,里面的香包也会被大家一抢而空,看着小伙伴们炫耀自己抢到的香包,那时的我心里眼里也是满满的自豪,仿佛在告诉他们,那是我奶奶缝的。

除了挂香包,记忆最为犹新的便是插艾草了,因家在农村,离山很近,所以艾草这活物随处可见,不像现在,只能靠买的。我们那讲究一定要在端午当天日出之前,要把新鲜的艾草插在家里的每一个房门上,所以端午的前一天傍晚,爷爷便会背上镰刀去山里割艾草,回来后会把新鲜的艾草根部泡在水里,用以保持它的生命力。第二天,天微亮,东方还未泛起鱼肚白,我便要被奶奶叫醒去插艾草。爷爷抱起睡眼惺忪的我,看着我把一缕缕艾草插到每一个门栓上,他布满沟壑的脸欣慰的笑了。其实到现在,我都没有想明白,为什么家里每年插艾草,都必须要让我去,可能他们是为了给我驱邪吧。

我这一生,爷爷用他蹒跚的步伐为我踏平了儿时的每一处坎坷,奶奶用她颤颤巍巍的双手为我创造了无数美好的儿时回忆。而现在,再也没有人会像他们那样去护着我了,而我,也再也没有机会去报答他们。或许,人生总是因遗憾而刻骨铭心吧。

现而今,五月初五,节至端午,每忆儿时,“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的画面便映入眼帘,而纵观现下,求职在外,不能回家陪亲人共度佳节,仅愿远在他乡的家人,粽籺愿好,端午安康!

相关文章

  •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忆端午

    《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意思是”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便是“端五”,因此“端午”,也称初五...

  •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

    五月初五,节至端午。 《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称...

  •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

    上午吐槽了下雨天,没想到,下午竟然放晴了,是那种雨后干净澄澈的蓝天白云,有风,驱散了些闷热,又逐来些淡淡的乌云,也...

  •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

    晚上,忙碌了一天的母亲熬夜裹粽子。 昏黄的灯光下,小方桌上一字排开糯米,粽叶等等,母亲粗壮的手灵活地取过两片粽叶,...

  •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4)

    过一会儿,再用小火煮。关于火候以及时间,妈妈是驾轻就熟的,这也来源于自己的实践以及别人的经验。等不到粽子熟,我就先...

  •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6)

    小火煮完后就不用添柴火了,用余温将粽子焖一个晚上就好了。妈妈为了煮粽子,熬到很晚才睡觉,我知道她是无怨无悔的,这些...

  •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7)

    求学在外,由于路途遥远而不能在家陪父母过端午节,每逢端午,就会想起“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的诗句以...

  •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1)

    五月初五,节至端午。 《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称“端五...

  •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2)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就像中秋节要吃月饼一样。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

  •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3)

    妈妈将它们放进滚烫的水中,用大火煮,煮粽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时候她拿出提前做好的香囊给我和姐姐佩戴在衣服上。我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年端午,今又端午•忆端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lo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