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自认为找到了我最喜欢的两样事物——艺术与“美人”。
首先,这两样会让我对内对外的态度发生改变,变得平静、自然、和平、欣喜。他们代表的是一种美,感化了我。当我面对他们的时候,就会觉得其他事物变得微不足道。他们会给生活带来一种新的乐趣。
从艺术上很容易提高自己的觉悟,尤其是艺术创作、欣赏艺术、亲近艺术、了解艺术的过程中,你会主动地发挥自己的审美,发掘自己的觉悟。艺术的内涵和美的概念是没有规范的,依人而定。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精神和思想的具体的载体。但人们在观赏某件艺术品是,从中解读的内涵更多是自己主观意识的能动性,也就是靠自己想象出来的,很少人从艺术家的角度解读作品。所以,艺术的种子撒播在每个人心里,恰恰是这些艺术品让这些种子有了萌发的条件。这些种子是个人独有的,因此大家有时也不必过于羡慕艺术家的能力或者说是艺术风格又或是某个人的“特技”,不要忘了你也有长处正在让别人羡慕。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正由于个体的多样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和团队效率的最大化。艺术的范围也是不可限定的。有时甚至觉得艺术的存在和真理的存在是一样的。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有条件的,艺术亦是如此。
我个人认为艺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认识、审美、感受能力。每个人对美的追求是不同的,艺术教育中要因人施教。老师以自己的能力和艺术上的造诣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艺术的培养是在一个精神思想方面的严谨过程,会影响到学生对老师所讲具体事物的直观感受,学生是十分信任其老师的。应试教育中,在把握应试的整体方向的同时,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个性不是强加的。以此唤醒学生对艺术的进一步认识、觉醒和追求。还有一个就是学生的主动性,主动去探索和思考。
我认为艺术中有“动的艺术”和“静的艺术”。“动的艺术”让人有更直观的感受,如音乐。“静的艺术”让人更有主观能动性,如绘画。艺术和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生活、环境都是自然的状态,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因为创作者对生活中的细节进行了形式上的升华。生活中不缺少美,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人都能够感知到艺术,只是缺少表达艺术的形式。艺术的系统化、理论化并不直接影响创作者对艺术的感知,对艺术的思考,而是会影响创作过程中对艺术的态度。有时某些艺术家发展到一定时期会难以超越自身的艺术高度(造诣),我建议这些艺术家还应重新认识一下自己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定位。
艺术修养的提高过程其实就是对艺术认识水平高度的提高的过程。当你欣赏名画或者名曲的时候,你会认识到自己的水平与其之间的差距,而你的认识水平提高的范围就是这个差距。艺术修养的培养还包括艺术思维、艺术水平、对艺术的态度和正确理解;并使这些与个人的精神思维、品格相融合,完美自然地体现在生活中。
我对“美人”的解释也许是她更现实,所以让我更有依赖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