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咱们说到了硅谷的公司文化,硅谷人不迷信权威,硅谷公司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方式,硅谷还有很多梦想家,一心想着怎么改变世界。硅谷的伟大,不在于它产生了多少GDP,而在于它能不断地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不断地改变人类的生活。
吴军总结说,硅谷的公司之所以能采用扁平化的管理制度,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因为硅谷的历史比较短,来硅谷的人目标都比较明确,就是寻求在事业上的发展,这里没有太多的官本位文化。第二,在同等收入规模的公司里,硅谷公司的规模都相对比较小,人数少,公司的管理层级自然就少了,再加上硅谷公司的生命周期相对都比较短,没等公司的官僚体系膨胀,就被收购或者是被淘汰了。最后,硅谷公司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是被激烈竞争逼出来的。管理层级比较多的公司,通常执行力就差,这种公司根本没法适应硅谷这么激烈的竞争,只有采用扁平化管理的公司,最后才能生存下来。
第二部分,咱们说到了硅谷地区的三个核心价值观:叛逆精神、多元文化和拒绝平庸。对于“硅谷成功秘密”的解答,价值观是比公司文化更深入了一个层次。多元让硅谷人才汇聚,叛逆实现了人才的流动,拒绝平庸让硅谷从优秀走向卓越。这些底层的文化基因,是硅谷的长盛不衰的秘密。
2011年,加州政府起诉苹果、谷歌、英特尔和Adobe四家公司,理由是这四家公司不互相挖人,影响了员工的收入。但任何人都知道,这几家公司,尤其是谷歌和苹果,给员工的薪酬和期权都是高得吓人的,所以绝对不可能是因为待遇问题。其实加州政府诉讼的根本原因,是加州政府希望这些公司能释放人才,让人才自由流动。这个官司打了三年,加州法庭最终判这四家公司败诉,并且要求赔款3.24亿美元,这四家公司不服,提出了上诉,结果上诉之后更惨,赔款涨到了4.15亿。加州政府的这种做法,让硅谷的公司更是不敢限制人才的流动了。
叛逆的文化基因加上当地政府的支持,让硅谷地区的人才流动及其顺畅,这就大大地提高了这里的创新效率。前面咱们说公司文化的时候,说到“不迷信权威”,这实际上就是硅谷叛逆精神的一种展现。说完了硅谷的叛逆,我们再来看看硅谷的多元文化。这是硅谷公司注重国际化的价值观根源。
吴军在书里说,硅谷地区的人口,是经历了四次殖民和移民增长起来的。这里的人口结构和美国整体的人口结构完全不同。比如亚裔在美国人口比例中大约只有4%,但是在硅谷,有三分之一的人是亚洲人,苹果总部的所在地库帕蒂诺市更夸张,亚裔占到了三分之二。即便是硅谷地区的白人,主要也不是本地人,很多都是从东欧、法国、德国移民过来的。当然,这里还有大量的拉美裔和非洲裔。特殊的人口结构,是硅谷多元化的根基,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舒适感,都觉得在这里生活非常方便,亚洲人会觉得这里还是亚洲,墨西哥人会觉得自己还在墨西哥。多元文化,是硅谷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硅谷虽然是美国领土,但在经济和文化上,这里属于全世界。硅谷公司的全球化视角,就是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产物。
如果细看美国的优秀公司,你就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是跨国公司,做的都是全球生意,这些公司的收入,有一半来自海外。一般公司,往往是先做国内市场,然后才逐渐地进入国际市场。但硅谷不一样,很多硅谷公司在只有几十个人的时候,就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了,并且很快就能成为跨国企业。就比如 WhatsApp,这个产品和中国的微信差不多,但它的用户可比微信多多了,2017年全球月活跃用户已经突破了12亿。
WhatsApp 的做事方法在硅谷非常典型,他们都有非常强烈的国际化意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硅谷的多元文化。在硅谷很容易就能找到各个国家的人,他们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习惯比外人更了解。硅谷公司开个商业交流会,七个人可能就来自五个国家,这些人每天聚在一起,对世界各地的文化自然都会有一些了解,所以他们一开始就做好了全球化的准备。
拒绝平庸:高昂的生活成本。
在第三部分,咱们说到了硅谷地区的科学基础“三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价值观和公司文化,都是建立在“三论”的科学基础上的。控制论是包容失败的根基,信息论是扁平化管理的根基,系统论是多元文化和叛逆文化的根基。吴军认为,这是“硅谷之谜”的最终答案。
控制论认为,任何系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必然会做出反应,这个反应会反过来影响系统本身。为了维持一个系统的稳定,就要把系统对刺激的反应反馈到系统里,让系统产生一个自我调节的机制。
信息论:香农第二定律,香农第二定律简单来说,就是信息传递的速率受制于带宽。
扁平化管理,就是增加带宽的办法。扁平化管理把树状结构变成了网状结构,在这种结构下,公司不同组织之间就会有很多的信息传输通道,带宽增加了,信息的传输自然也就流畅了。所以说,扁平化管理背后的科学基础,其实是信息论。
系统论:一个开放系统,和周围的资源进行信息交换,这样才能让这系统稳定。所以吴军认为,硅谷地区的多元文化和叛逆文化,背后的科学基础,其实是基于系统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