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统一与学术统一
秦朝统一六国,是从周王室式微,诸侯纷争、战乱不断,饱受疾苦人民政治需求。
但是秦王朝不得面对的是,军事和政治上的统一可以凭借武力,如何巩固统一是个难题。
在政治统一时,就着手全国法令、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统一工作,于是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统治者想以政治统一达到文化统一,而以何种思想为主题重建官方意识形态是重中之重。
秦朝思想传统本是承魏制,在统一前后对儒学也适度尊重。
但是在秦朝任用商鞅变法后,儒学在秦朝势力受摧残。
秦朝在商鞅的大力改革后一片欣欣向荣,而当时荀子亲临过秦国考察,以他的敏锐与深刻,看出秦国只有经济发展,只有国家主义,只会获得短暂的富强,国家可能潜藏更大的危机。
儒法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秦王朝起初没有完全排斥儒家,甚至在统一过程与之后,有按儒者的设计建立权力模式与行政体制。
秦王朝初儒家有“师古”的建议,大致效仿周朝的分封制,但秦王不是周天子,权力有合法性危机。
秦朝开始在名号上更改,取三皇五帝改为始皇帝,令为诏、自称朕,皇帝以至高无上的身份独揽大权,统治全国。
并借用阴阳五行后的儒学,“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得, 秦代周得,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
秦王朝改正朔,易服色,以五德终始说规范政治设施,开后世两千年政治先河。
变质儒者的五德终始说,法家传人李斯尚可以接受,一些儒者的“师古”主张李斯是坚决反对与排斥的。
文化浩劫:焚书坑儒
李斯过分看中意志的统一与文化的统一,主张“天下无异意”。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大宴群臣,群臣歌功颂德,儒者淳于越不以为然,他的言语虽是事实但也有复古主义倾向,李斯反对把问题推向极端。
此事引发了焚书事件,秦王朝采取文化高压政策引发儒者不满。
后又发生,候生、卢生私下议论始皇帝,再次引发坑儒灾难。
这是一场文化浩劫,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黑暗、最沉重的一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