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出镜,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叫现场报道。
常常有这样一种说法:多出镜,有看点,节目活。
央视或地方台的新闻节目出镜记者,大多由记者型主持人担任。
出镜记者面对镜头,也就是面对观众说话,需要提供一段视听现场,这段现场也许是传递硬性信息,或者是提供思考指引,无论是哪一种,出镜记者都需要用流畅标准的语言以及个人的独特魅力将这段现场表达出来,让现场立体呈现在受众面前。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央视新闻频道和各卫视的“战疫”直播大多釆用融媒体记者在一线的沉浸式报道,记者出镜以第一人称视角体验新闻故事中的真实情景,很受观众欢迎。
从新闻报道整体考量,出镜记者的片断是整篇报道的重要结点,相当于房子的梁柱,作用不言而喻。
如果将出镜记者的片断拿掉而不影响报道的整体架构与信息传递,那么出镜记者在现场表达的这段话就是无病呻吟。
记者在现场是为了引导观众进入新闻时间现场,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同时交代镜头不能直接捕捉的不具有直观形象的信息。
此外,记者出镜还为了增强动态新闻或者突发事件的现场感,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所以,记者不要做没有必要的出镜,不要为出镜而出镜。
一般来说,融媒体动态或突发事件新闻比较适合记者出镜,而对于常态、非事件性报道就不太适合记者出镜。
出镜记者在语言表达上以即兴表达为主,文稿提纲为辅。
即兴口语表达是出镜报道的根基。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报道模式,越来越多地要求出镜记者能即兴完成现场直播报道工作,记者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高低。
即兴口语表达需要注意的是:一要在脑子里制定提纲,总结自己想要说的内容;二是要以少量分段、阶段性、切割式的方法进行即兴口语表达;三是即兴口语表达句式尽量以短句为主,每句都有明确的内容信息,简单利落,注意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
出镜记者说什么?首先要说镜头捕捉不到的内容,需要说精确的数据,尽量不用形容词、副词,要说实实在在的数据。其次,记者说感触,记者在现场能看、能听、能闻、能摸,所以记者出镜可以调动感官系统的信息,把在现场的感触告诉观众,增加新闻的现场感。记者的感受必须是真实客观、符合逻辑、令人可信的。
检验记者出镜是否通顺流畅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把你的出镜完整地记录下来,看一看“主谓宾补定状”是否搭配得当,是否通顺,如果有问题就修整,多练习几次,就会有所提高。
作为一名出镜记者要掌握新闻的基本技能,提升综合素养,脚踏实地、勤于学习钻研,多一分思考就多一份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