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记

作者: 苏文若纨素 | 来源:发表于2018-08-03 10:44 被阅读21次

    山楼凭远,斜飞堞雉

    四面荷风,横跨长虹

    窗牖无拘,随宜合用

    栏杆信画,因境而成

    移竹当窗,静扰一榻琴书

    分廊为院,动涵半城春色

    ——题记


    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祖先吴人,隶籍锦衣卫。正德四年(1510年)四十多岁的王大人决意从永嘉知县任上辞官回苏州吴县的老家。

    从12岁出口成章,诗名远播,到弘治六年(1493)年不到30岁就高中进士,可谓一帆风顺的人生在第二年就跌入谷底,被东厂构陷投入囹圄,文弱书生被打的皮开肉绽,继而被发配贬官首选的不毛之地岭南,去当一个驿丞,就这样吃着荔枝,喂了十五年的马。

    一直到正德元年(1506年)新皇登基,王献臣案才得以平反,重新启用为一个七品知县。

    所谓官场,仕途,抱负,才华,正义,清流,不过一场云梦,四年后王献臣梦醒了,想回家了。

    正德四年(1510年),返回吴县老家的王献臣,不过四十出头,正值壮年,自己一生颠沛,返乡后也想择土取仁,安享晚年。在一次东山游历之后,看中了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一处旧居,后在元末遭到废弃的大弘寺。此处占地20亩,地势平缓,临近东山,远离闹市,正合隐居。

    巧为因借,精在体宜

    于是,邀约名师作画以为蓝本,开荒垦地,引水注园,太湖取磊,植荷牵竹,借石为舟,登临作亭,信步为楼,花费数年,动员人工财力不可计数,终成画中之景,亦更胜其画。借用晋代潘岳《 闲居赋》中“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是亦拙者之为也”之意,把这座心爱的园林取名“ 拙政园”,简单说,就是像我这样的人,也就只能做些灌园种菜这类的拙者之政了吧。

    他把对一生的不如意,对官场的厌弃,对自己如荷花般品性的钟爱,对寄情园林山水的向往,对自己壮年精力极限发挥,投入到了拙政园。

    不可不有大雅者,不可不有大美者,不可不有大工者,不可不有大缺者,不可不有大傲者,不可不有大谦者,不可成“拙政园”之名也。

    从拙政园建成不过数年,王献臣的儿子就因豪赌,一夜之间就输掉了整个园子。几百年里,拙政园经历了不下30位主人,大幅修葺十余次,一度也成为清代及民国时期政府部门的办公署地,也见证了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覆亡。

    现今我所能见到的部分,为1951年至1961年,由文管部门延请专家名匠,规划整治,山、水、桥、亭、厅、堂、墙、门,皆按原样修复的成品。也要庆幸和感念于当年园林工作人员的努力,没有让此园再度毁于文革“破四旧”的浩劫之中。

    如今的拙政园分为三部分,除中部主园外,还有西园和东园两部分,已扩至78亩

    东园最初由名崇祯八年(1635年)侍郎王心一所建,落成后名为“归园田居”,中有秫香楼、芙蓉榭、泛红轩、兰雪堂、漱石亭、桃花渡、竹香廊、啸月台、紫藤坞,“放眼亭诸胜,荷池广四、五亩,墙外别有家田数亩。园中多奇峰,山石仿峨嵋栈道。”西园由光绪三年(1877年)由富商张履谦修葺新建,取名“补园”(如其名,补拙政园之意),遂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胜景,又新建了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

     得见此园,人间却没有能表达的词句

    文征明的“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所得一亭之景。

    袁枚的“人生只合君家住,借得青山又借书”,所得一己之心。

    李鸿章的“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花园三四所,戏台两三座,平生所未见之境也”,所得一目之见。

    才子,巨匠,宰辅所得尚且如此,吾辈庸碌至斯,何能评记此园。

    唯以录述所见,考据史料,恪求严谨,尽毕其事,为后来观园者所得,多添些许增闻而矣。

    有些景致,才情不及,是没有办法描绘的。所以,滕王阁宴席上纵有嘉宾云云,看了王勃《滕王阁序》之后,无人再敢提笔。本欲成女婿之名的阎公,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时,也只能发出“此子真天才矣,当垂不朽”的喟叹。

    我翻看了今人许多关于拙政园的游记,少有文采出众者,也不过飞鸿掠影,未及十一;少有工于园林者,也不过拘泥成法,未有旁通。

    子安之后,再无骈文,无否之后,再无《园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拙政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qy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