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想法
读书笔记|评价与情境知多少

读书笔记|评价与情境知多少

作者: 木槿花等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23-10-09 09:53 被阅读0次

              一|教学评价

    1.什么是评价量表

    评价量规也称评价量表,评价量表帮助教师测量学生学习的成果,进步和过程,同时清楚地和学生交流各领域学术成就的标准。

    评价量规特别适用于表现性评价,一般由评价指标、等级水平和表现描述,以及具体样例等部分组成,可以分为整体型评价量规和分析型评价量规。新课标采用阶段性、情境化、活动式的逻辑结构组织前后,围绕三类语境(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和四种活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2.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一致性指的是目标、教学和评估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比较目标与教学,目标与评估,教学与评估来决定的。教学评一致性强调教学、学习和评估必须都指向教学目标,协调统一;教学评三者缺一不可,要求围绕教学目标统筹安排,它们构成一个整体,协同通向有效教学的落实。

    3.评价的导向作用

    评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如评定功能、判断功能、选拔功能、反馈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威慑功能、预测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改进功能等,新课标要改变过去重视甄别和选拔的功能,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评价应该侧重判断和改进功能,减少威慑功能】

    4.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指评价主体由多个个人或组织充当,而不是由一个人能、少数个人或组织充当。

    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指评价主体之间的交互评价,扩展了评价主体的范围,提高了评价者的主体地位,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利于被评价者接纳评价结果,促进不断发展。

    评价还要注意过程性、整体性和实践性。【学生也应该成为评价主体,不能仅仅是老师单一的评价,生生互评很重要,不能忽视。】

    5.基于任务设计评价工具

    阅读与鉴赏类问题要立足文本信息的提取、归纳、概括,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创作动机、表达效果作出合理的评价。

    表达与交流类要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只是积累和学习经验,记述生活经历,表达情感体验,就语言现象、文学现象、文化现象和生活现象发表看法,要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密切关联的交际语境,着重考察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考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以及思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水平。

    梳理与探究类要从具体的文本材料出发,拟定有育人价值和探究空间的活动,考察学生提取信息、筛选分类、比较概括、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要注意探究结果的合理性,关注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综合型的要充分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整合,在命题材料和社会生活实际之间找到结合点,引导深入思考探究、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在学以致用中展现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各种任务都侧重学生的语言运用中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思维能力,切莫忽视,我们很多课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含金量不高,没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说到底是绣花枕头,内里无物,不能给学生一生受用的能力,导致语文学科的少慢差费。这点要引起语文老师的特别注意。

    识记、理解、运用、分析、判断、创造,这些认知类型,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基本决定了学生一生的高下,而我们很多老师兢兢业业,花大力气,做了没有任何含金量的教学,不得不说需要好好反思】

                二|教学情境

    语文新课标里面有三种情境: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

    日常生活情境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基于生活、面向生活、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日常生活情境彰显了语文学科的实用性特点。

    文学体验情境表现的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范畴,针对语文课本、课堂、课业中的文学和文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由组织的学习阶段,文学体验情境彰显了语文学科的审美特点。

    跨学科学习情境体现了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沟通和融合,体现语文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促进现代社会所需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日常生活情境关注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文学体验情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内在本质,跨学科情境超越了语文学科内在属性的束缚,强调了围绕语文学习的要务,借助其他学科的力量,完成相关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具有实践性和弹性的特点。

    【为未来而教,为未知而教,更要求教师设置适宜的情境,在情境中认识知识,揭示知识,彰显知识的力量,而不仅仅是呈现知识,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是什么”?“怎么用”?“使用的妙处”。

    比如《白杨礼赞》侧重点并不仅仅让学生知道本文象征、借物抒情的手法,更应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象征和借物抒情,怎样进行象征和借物抒情,并且试着用这种手法进行象征和借物抒情的训练,这样的教学中才构成一个闭环,很多老师的教学只走到了第一步,没有进行学以致用,也就不能展示知识的内在魅力,发挥知识的价值,合上书,学生仅仅记得这一课用过这种手法。

    情境的创设彰显了老师的高下,情境从文本、文学、生活中来,要和学生勾连起来,使用的情境中要有一个“我”,否则学生会置身事外,这也就是很多老师讲课眉飞色舞,学生事不关己的原因,因为课堂的内容和情境没有和“我”形成链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评价与情境知多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ri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