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
酷热的夏日里,午后没有一丝风,人们就靠了竹躺椅睡午觉。更多时候,无暇午觉,农田里有干不完的活儿,顶着热日头就出工劳作了。
吃过晚饭,村子里就开始热闹起来。老家是迁建安置的大村子,一排长长的一式坐北朝南房间,后面又是一排长长的一式厨房,房门口便是长长的大通道。孩子们满村跑,欢笑,嬉戏。渐次有洗浴过的大人们,拎着竹椅到村头围坐,闲聊,纳凉。
那时,很多人家没有专门的洗浴间,男人们都用水桶装了水,穿了裤衩,在自家屋门口洗浴,水浇了一地,四处乱流。女人们便用大脚盆盛了水,栓了门在屋里洗。
闲坐、纳凉的人们那叫一个舒适,摇着蒲扇(扇叶像粘黏着的棕树叶子),说古论今,海阔天空,有民间故事、古书英雄,也有家长里短、邻村琐碎。
邻居翠翠爹,我叫么爷爷,最擅长押韵的土语句子,让我诧异的是,无论你上句说啥,他都能来上一句既押韵有有趣的下一句,诸如“一代亲,二代表,三代认嗯倒(不到)”,“冬至一见面,日子长一线”,“爸爸妈妈疼么子,爷爷奶奶疼长孙”,儿时的我,不知道他是肚里有这些货,随时调出来取用呢,还是他有超强大脑,随时可妥帖配上一句,再来上爽朗的哈哈两声笑。
孩子们在大人纳凉圈里穿来穿去,膝间绕来绕去,或听古,或玩笑,或与小伙伴逗乐,也无尽乐趣。
玩累了的小伙伴,比大人早睡,散了各自回家。纳凉的人们由多到少,也会渐渐散去。那时,因下有小弟、小妹,我和大妹早早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睡。那时,先上床的我,最享受的一刻很快要到了,故作困极的我,眯着眼睛装睡,爷爷或奶奶过来看到蚊帐还没放下呢,连忙一手扯着蚊帐门一边,一手摇着蒲扇往外驱赶蚊子,一阵一阵蒲扇风拂过,别提有多么凉爽舒适啦,好享受!堪比现在的电扇、空调风啊。驱完一边,放下蚊帐,驱另一边,直到帐里再没有蚊子,蚊帐两边合拢了。我的高质量享受就宣告结束,慢慢进入了梦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