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久以前(差不多初中时),因为家里亲戚的缘故,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是否大家都是在彼此的社交活动中扮演相对应的角色这样,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或者好听点,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也未必是真的自己就想这样做,不过是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这样做。
很巧,我发现了这样一本书,名字叫《人设》,作者是 李尚龙,读起来很上瘾,一口气就读完了。
这本书大致讲的是一个和娱乐圈明星有关的故事。其中有些话引人思考。
书的开头,前言部分,“让人看到的外在生活,叫人设;不被人了解的内在生活,叫人生。” (摘自《人设》,作者:李尚龙)
其实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社交场景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学校,有老师同学;在家里,有家长孩子;在单位公司,有上级下级……不同的人去到不同的场景,拥有不同的角色。
在这些角色中,我们是否做了真的自己?还是说把自己不太满意或环境不太允许的地方适当的隐藏或者消减了再去进行角色扮演呢?
之前有听过一个故事,某电视台的一位主持风格非常活泼的主持人,在某次采访中说,你们看我在电视荧幕上这么活跃,连珠妙语,回到家里我是能不说话就不说话的,是一个比较沉默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我个人之见,也算是差不多的体验吧,严格地说我应该和那位主持人个性并不一样,我是觉得TA在工作的时候是努力的把这个人设维持好(个人意见,如是误判,先在此道歉了),我也是同样如此,就是其实我是个不是特别外向的人,偏内向多一点,但是可能因为这内向会造成比较负面的影响,在工作场合,或者是和同事私下相处,我还是逼迫自己会外向一点,把自己的人设内向这一部分尽量去弱化,去消减一点。
又有一段:“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设,都只给别人看自己想展示的那一面。尤其是在互联网世界里,你就是你想给别人看的那个部分,那个部分,就是人设,没有被看到的加上被看到的,才是人生。 ”(摘自《人设》,作者:李尚龙)
没有看到的,加上被看到的,才是人生。我深有体会,虽然我可能在工作或其他需要扮演人设的场合或场景中,有所保留我的部分比较负面 或者消极的性格特质,但是我有时候也会在特定的时间或者场所去坦然的释放或者是表现出这些被隐藏的东西,那个时候是我希望或者说渴望面对着我的这个人,TA是可以了解完全的我的。那时候的我,是极其想要别人来看到完整的我的。
我也希望这样的时刻越来越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