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设计师转型产品经理,你要知道的若干事

设计师转型产品经理,你要知道的若干事

作者: 日拾 | 来源:发表于2015-10-02 01:31 被阅读0次

    一个设计狮转型产品狗后不断的试错,痛定思痛决心总结一些大家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或者可能没当回事的事情。

    笔者作为一个视觉设计师已经工作了6年,在一次偶然的时刻决心转型做产品经理。相信很多跟笔者一样的设计师都有这样的想法,甚至跟我一样已经付诸行动。但是设计师的思维模式与产品经理是全完不同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当我们抛弃原有的模式开始以一种全新的,产品的角度去工作时候,自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笔者挣扎了良久,开始记录一些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观上是对自己产品工作的总结,避免同样问题的悲剧重演,客观上也希望能给同样身为设计师的你一些启发,当你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不再像笔者一样直接就悲剧了,而是成功的解决这些问题,毕竟一个人在一家公司,给你试错的机会是有限的,如果你总是在同一个问题上犯错,再和蔼的领导也不会再给你机会,当然你长得帅就另说了……

    下文笔者整理了一些转型时候遇到的问题,希望这些问题能对你所有帮助。

    内容大于形式

    如果从高维度上来说,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具体到实际的产品工作中,内容可以是需求文档中的文字、原型中的功能点,而形式则是需求文档按照什么方式去写,原型中功能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一个常年以设计师思维在工作的人来说,形式的意义是大于内容的。一般情况下,内容已经由产品经理组织好,设计师需要做的就是把内容以一种最合理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体现设计师价值的核心。

    但如果你不幸从设计师转型成产品经理,那么你就要十分小心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劣势是巨大的,因为对于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来说恰恰相反,内容的意义要大于形式很多。如果你的原型中存在内容上的硬伤,哪怕形式在好也是徒劳的。内容大于形式,这种思维是贯穿整个产品经理工作的。所以笔者的建议,无论你的原型用在哪里,哪怕是放在一页PPT里的低保真,尽可能的保证内容上的严密,是绝对有必要的。这里请自觉重复三遍。

    拿笔者在公司做的一次演讲式的PPT来说,这个PPT中实际上罗列了某个产品的原型图,当然这个产品仅仅是存在在原型阶段,还未进入实际开发,公司会用这样一个PPT去给客户演示,也就是说,所有的内容都是产品经理整理的软件开发方案,目的为了让客户乖乖的掏钱买单。做这个PPT的时候,笔者的设计师思维开始作祟了,从笔者的角度来看,PPT的美观度无疑是很重要的,试想同样画两个饼,客户是会为必胜客披萨还是葱油大饼买单呢?很显然是前者。于是笔者画了很大的力气,投入了很大的比例的时间在原型设计上猛扣细节,让他看起来像必胜客。而忽略了原型中功能上的合理性。造成了原型上存在硬伤的恶果,如果一个PPT中,用到的原型里的功能都无法自圆其说,哪怕这个PPT做的在美观,对于客户来说都是没有用的。所以,优先保证内容上的合理性,是产品工作的核心。

    从单核到多核

    设计师在互联网企业中,常常是作为一个环节的执行者存在的。从拿到产品的原型开始,设计师只需要对“美”这件事负责。设计师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把设计这件事,做到极致。越是大型的企业,这种固化的职责越明确。

    但对于一个转型成产品经理的设计师来说,仅仅关注产品设计本身就完全不够的,产品经理不仅仅要关注产品设计本身,更重要的是协调起整个团队的工作流,每个岗位上的产出物、甚至那些看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在产品经理的职责之内。工作中随时被开发、设计打断是常态。这就好像是CPU的核心,设计师是单核的,每天高质量的处理好当前任务就可以,但产品经理已进入公司,马上就要开启多核模式,因为很快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接踵而来。如果你不能习惯这种模式,很快就会被承重的压力拖垮直至死机。不习惯的人很容产生放弃的念头。

    这里给大家推荐使用一些日程管理工具,将那些琐碎而又不得不关注的事情做一个记录。这样的好处一是记录的时候就专注于记录,查看的时候就专注于查看,免去了苦思哪些事情还没做的痛苦。像笔者这种记性不太好的人,常年要借助印象笔记的闹钟提醒功能来记忆一些关键的时间点。以我们公司的项目为例:每周四固定是功能上线的日子,那么当天需要验证那些功能、有哪些特别需要关注的重点,笔者都记录下来,这样在上线当天会忘记的事情就很少了。有时候,这也是性格使然,如果生活中是一个喜欢做记录的人,自然会把这个习惯带到工作中来,如果生活中本来没有这些习惯,那工作中就要特别注意了,生活只对自己负责,而工作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而已。

    理性认识大于感性认识

    设计师这个职位,感性认识的要求是大于理性认识的。因为对于美这个东西,在最开始接触的时候一定是以感性的方式去认识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设计师作品极具个人风格,独树一帜。而有的设计师作品却平淡无奇。这中间每个人感性认识上的差异是巨大的。感性认识虽然带来了很多优势,比如很多设计师是理想主义者、性情中人,这些性格特征都有助于编织一套感性的基因,也带来了一些劣势:设计师有时候是很随性的。

    而作为产品经理,最重要的就是把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这就要求产品经理时刻以一种理性的思维处理工作中的问题。例如我们在审视设计稿的时候,从一开始就应该避免一些感性认识的判断,比如不够大气、不洋气的说辞。而是通过一些类似,项目需要什么风格而现在看到的设计稿是什么风格,设计风格是否可以更欧美化、或是否可以更本土化一点?在细节处理上是否可以更简约一些、是否可以在特定页面体现创意等等类似这种层层推进的理性的引导。

    内在驱动力与外在推动力

    驱动力这一点其实不管什么岗位都是一样的,如果你的成绩和业绩是依靠别人的推动产生的,这种成绩实际上价值不大,当然一般企业中这种情况比较少,多数发生在我们的学生时代。而如果你的成绩或业绩是有自身认识而形成的内在的驱动,这种成绩不仅有效,而且时间会更长。结合我们产品工作来说,如果能把产品当成是一种兴趣,形成主动性,并且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工作,这样对自身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以笔者目前负责的电商项目为例,如果单从工作中每件事情本身来看,一定是繁多、杂乱、而且枯燥的,但这些事情积累起来,能够帮助笔者理解一个电商系统是如何运行的,能够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不断锻炼自身在需求处理和沟通协调上的能力,把繁多、杂乱、枯燥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修行,做起事来,肯定更积极主动,如果一个产品总是被动的去处理工作,甚至需要别人来推动你做事情,那就真的是太失败了。

    产品经理的硬功夫

    谈了一些设计师转型产品经理要注意的问题,在来看看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什么是产品经理的硬功夫呢?因为笔者也只是转型没几年而已,离资深还很遥远,很多东西还在学习与总结,只能说那些曾经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理解,现在回头再看都是很幼稚的。例如很多刚毕业的同学,第一次接触产品经理的岗位,总是被那些高大上的因素所吸引,觉得产品生来就是改变世界的,甚至分析过几个应用就觉得自己是产品了。而进入实际工作以后,发现那些高大上的东西一个也接触不到,每天都深陷在需求的海洋里痛不欲生。甚至后悔进入这个圈子。

    首先,于产品经理来说,处理需求的能力绝对是第一位的,撰写需求文档也是最基本的能力,需求文档写的好,不仅能让产品与开发之间沟通顺畅,而且可以慢慢锻炼一个人的逻辑性和严谨的态度,与其每天空谈用户体验、产品规划,不如好好的把手上的项目摸清楚,在撰写需求文档上下苦工。需求文档的技巧无非是从数据的增删改查、异常情况入手,越周全越好,如果能写一些算法,那就更让人佩服了。

    其次,产品经理每天都要和开发、设计打交道,培养一种就事论事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工作中有的人确实难以沟通,对于这样的人,只能在内心里猛操他一万遍,遇到实际要与其沟通的时候,不能把事情演变成一种无意义的争执,想想自己是不是偏离沟通的目的,是不是在扯一些与问题本身无关的东西,如果有的话,不管对方是多么的难以沟通,产品经理本身也是要付一定责任的。

    最后,当需求、沟通这两件事做好了,才能去谈论那些高大上的东西,至于什么是高大上,笔者还真的不敢妄言。

    写在最后

    转型之路总是充满艰辛的。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行业对产品经理的要求也是完全不同,所以当设计师转型产品经理的时候,也需要认真挑选,进入那些能够发挥自己长处的行业。但工作的本质来说,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做的很出色的人,笔者完全相信这种出色,是完全可以被复制到产品的工作上来的。只要我们保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认真负责的态度,艰辛与困难总会被克服。

    产品经理是一份锻炼人能力与性格的好工作,希望我的记录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转型之路都走的更顺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设计师转型产品经理,你要知道的若干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yw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