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作者: 谢玩玩 | 来源:发表于2018-09-20 20:15 被阅读65次

要说《一剪梅》,李清照那一首“红藕香残玉簟秋”必定跳不过去,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是思念丈夫赵明诚,因此笔下带了十分缠绵,絮絮绵绵,就如末梢两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真是牵扯得很,周遭环境,心里身上,都被相思浸透了!的确写得十分经典,无一字不好,但于我来说,兴致不在儿女情长上,难免有些缺缺。

但李清照写这首《一剪梅》,词意其实和词牌很合。《一剪梅》最初创调,是宋代周邦彦,他写《一剪梅》,

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梅枝,略点眉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误招。

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也是这样与人说相思的风流。许多人说梅花都说它的淡,白白的素,在冰天雪地里扯出一场凌然的风骨来。周邦彦却要说梅花的娇,女孩儿将这花待在头上,即便眉梢略点,也有二八少女独有的妩媚俏俏。

但这妩媚俏俏也只在开头,下半阙词意一转,“夜渐寒深酒渐消”,繁华都要散场,天渐渐晚了,外头也静了,只听得些微的更鼓声,依稀模糊,叫人分辨不清——周邦彦写《一剪梅》,曲调是在“感叹伤悲”的南吕宫,前面的娇俏艳丽,都是铺垫。因此后来许多人用这词牌来写羁旅乡愁,譬如蒋捷那一首《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少年时第一次读《宋词选》,我就喜欢上这首词了。是在春日润软的天气里,蒋捷坐一艘小船,行经过绿水濯濯的江南水乡,两岸都是青石板,岸边儿有楼,风一吹,帘子就扬了起来,依稀见里面有人忙碌,是穿蓝染衣服的娇俏娘,或许叫秋娘,或许叫泰娘——同那渡口石桥的名字一样。再笑一笑,见和风飘飘,细雨绵绵地下来,浇湿舟船木板,沿途风景。

或者这风雨太过绵绵,蒋捷就开始想家,说弄笙唱歌,还说“心字香烧”。这明写心字香,实际是写愁——古代人总说,心秋合成愁,就是一个乡愁。虽然是想,但毕竟路途遥远,此时归去不得,因而也只能叹一句“流光容易把人抛”了!你顺着他这愁绪,心情一落,蒋捷却又扬头收尾,指着那被风雨洗过的花景同你说,流光抛却,春去夏来,但这樱桃红,芭蕉绿,又是一年好风景。这红绿二字,一扫前句风雨飘飘萧萧的江南朦胧,整个词都亮了,心中愁绪也,瞬间豁达畅快开来。

即便如此,这末尾的亮,也只在末尾而已。蒋捷心中愁绪,并不会因为这一抹亮色而消除。他写这首诗,已经是南宋亡以后了。蒙古建元,蒋捷挂冠归去,隐居山林,再也不问国事,当时的人都赞他有气节。但有气节,也只是一句口头上的称赞,白来的虚名而已。对蒋捷自己来说,仕途不畅,南宋末年,其实自己并没有能够施展什么作为;国破家亡之前,大概还会对朝廷有一句怨言,然而国破以后,所有的怨声都化作了无穷无尽的悲哀,就仿佛这春日归家时遇到的飘摇风雨,在心中就此无所断绝。即便你见天地亮色,风景仍旧,依然抹不开积在心头的亡国哀愁。

这首词在不同年纪读,感觉是不同的。小时候可能只见它风景漂亮,少年时又想儿女相思,到了中年,明白蒋捷这一份亡国的断肠,到了老,可能在这断肠中,又破开一层樱桃芭蕉的世事豁达。也正像蒋捷自己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枝柯俱净,天地尽露,年老之时,万般诸事,都是闲事。我喜欢这样词中大片留白的意思,可以叫人许多遐想。就好像沈周有一首《一剪梅·题画》,

此老粗疏一钓徒,服也非儒,状也非儒。年来多为酒糊涂,朝也村沽,暮也村沽。

胸中文墨半些无,名也何图,利也何图。烟波染就白髭须,生也江湖,死也江湖。

沈周明面也只写了一个布衣粗服钓鱼的老头子,连字儿都不认识,也没什么别的爱好,就喜欢喝酒。但这些字句都漂亮,每一句背后,似乎都故事,也仿佛这个老头子,一生接宕起伏,经历很多,最后归隐在这小山村中,名利都作不相关的事儿,提起什么,也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散淡模样——也只有在这红尘闹热里真正走过一回的人,才有这样的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沈周能画这样的画,写这样的词,无非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沈周出身长洲(今江苏吴县)望族,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被称为“明代第一人”、“吴门画派的鼻祖”;江南四大才子中,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都是他的徒弟。他所交游的,也都是一时俊杰,譬如杜琼、刘珏、王鏊、李东阳...有和沈周一样专注于诗文绘画的文人,也有叱咤官场的显贵,但沈周自己,对官场却没有什么兴趣,选择了不仕。

古代儒家君子,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求取功名,才是正道。选择隐逸的人,要么是对政治失望,心灰意冷再也不想过问世事;要么是“终南捷径”,想利用王公贵族对隐士的推崇,逃避科举,早日达到功成名就的目的。沈周的境况,更倾向于前者。

沈周十五岁的时候,就做官了,担任的是粮长这个职位。粮长是小官儿,活儿也不复杂,就是负责当地粮食的租收,按朝廷要求的数量上交而已。沈周做这个官儿,主要是他五岁的时候,父亲沈恒吉就是粮长,后来因为被卷入官场是非中,一牵扯就是十年,直到沈周代替他做粮长为止。

担任粮长以后,沈周便启程到了南京,写下一首百步韵诗,交给当时的户部主事崔恭。崔恭十分欣赏,又面见沈周,沈周写了一篇《凤凰台赋》,更叫崔恭赞赏,于是依沈周的意思,免了他的官——因父亲十年光景的蹉跎,都是因为这粮长职位,所以沈周继任,担心再有麻烦,便专程到南京解职去了。

第一次解职,是为家;第二次,却就是为国了。沈周二十九岁的时候,又被选作了粮长。但这时候天灾很多,大疫、地震、旱灾,粮食歉收,一斗米要卖上百钱,很多人都饿死了。沈周是负责上缴粮食的,这样凄惨的状况,根本满足不了朝廷的要求。而沈周待的吴中地区,粮食任务又是全国之最,有“今江南之税与役天下最,吾苏之税与役又为江南最。”的说法。

沈周没办法,只好让妻子将首饰卖了,去填补朝廷要的差额,为此差点破产。即便如此,差额还是没有填不上,沈周还被抓去坐了牢,还承担着非常重的徭役。父亲如此,自己也这样,沈周当然就再不喜欢做官,将所有兴致放在了山水风光上。境由心生,沈周后来的笔下诗文,许多都像这首《一剪梅·题画》一般,淡泊疏放,只愿寄情浩渺烟波,老死江湖而已。

从古到今,有很多人一边汲汲于名利,想在温饱之上,再求一个天下人皆知我,但另一方面,却又在败落或不顺的时候,生出退隐之心,甚至后悔。譬如秦丞相李斯,炙手可热之时,雄心勃勃,指点江山,用多少热血浇筑成了一个铁血帝国;然而身死之日,却又怀恋起从前的贫穷生活,说后来富贵种种,都比不上那时候和儿子牵着黄犬,一起出去打猎的快乐。

人总是这样贪心的,好像里尔克所说,“我可能什么都想要:那每回无限旋落的黑暗以及每一个步伐升盈令人战栗的光辉”,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什么都想要”,有时候才看不清楚,自己这一生,究竟想要什么。如沈周这样,身在繁华场,所交所游皆是俊才,也有很多人仰慕他的名声举荐他,做官不是什么难事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寄情山水,求一个天地逍遥——

粗布宽衣下领袍。一襟潇洒,两袖飘飘。水云活计伴渔樵。过得今宵,莫问来朝。

九节苍龙杖一条。仙经数卷,肩上横挑。腰间悬个小丹瓢。行也逍遥,坐也逍遥。

真是很难得了。

相关文章

  • 小渔村诗词赏析 3

    ~~古诗词欣赏~~ 《一剪梅· 一剪梅花万样娇》 宋·周邦彦 一剪梅花万样娇。 斜插梅枝,略点眉梢。 轻盈微笑舞低...

  • 夏雪每日一词】(八)             《一剪梅》

    词牌名《一剪梅》,又名《蜡梅香》,《玉簟秋》等,共六十字。相传由北宋周邦彦所创,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

  • 诗词|群英荟萃一剪梅

    上周学习了词牌《一剪梅》,见学习笔记|词牌《一剪梅》的写法。 知识点简要回顾: 《一剪梅》词谱格式中仄平平中仄平(...

  • 一剪梅

    一剪梅 宋代称一枝为一剪。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剪梅》)、张抡:“一剪玉梅花小”(《画堂春》)、甄良友:“一...

  • 词牌一剪梅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

  • 【一剪梅】诗词接龙大赛(总第79期)

    【文字家园】本期习作【一剪梅】以周邦彦词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 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周邦彦〔...

  • 蒋捷一剪梅

    蒋捷一剪梅

  • 诗词情景剧

    诗词情景剧吟诵诗目:《一剪梅》、《村居》、《蝶恋花》、《清明》、《春晓》、《江雪》场景一:(杨开慧 吟诵《一剪梅》...

  • 诗词(1)集

    一剪梅 .同学聚会 ...

  • 康乐拳

    28式康乐拳(一剪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剪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zn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