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学有别于常态课教学。常态课日日教学,日日精进;公开课则要在一定时间内展现课堂教学全貌,展现教师的教学功底,时间有限,教学内容有限,对学情的掌握也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无限的课堂张力?“选点切入”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公开课的教学选点不仅要准,还要小而巧。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从课文的文眼、文脉、文旨等处寻找“突破点”,也可以在课文的疑点、难点、美点、情感点、异同点、创新点、纽结点等处找到“引爆点”,使得这个“选点”贯穿课堂始终,既能支撑起文章的骨架,又能串联起课堂的环节。“一字立骨”教学法是选点切入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字立骨”指的是运用一“字”贯穿课堂始终,既撑起文章的骨架,又体现文章的神韵,从而起到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一种文本解读法,以及基于文本解读基础上的语文教学法。这里说的一“字”不仅仅是指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语,一句话一个主问题,甚至是一种思维方法……
无论是对什么特点的文章,选点突破都应当直指文章中心点和关键点。文章的题目往往是中心的浓缩概括,我们可以从文题入手,用题目中的一个关键字支撑整篇文章。这叫“于文题处立骨”。
当然还可以将文章的主旨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通过解读文本提炼出文章的主旨,“于文旨处立骨”。
还有“从文体处立骨”。从文章的题材上选点切入,首先就让学生认识了文章的文体,接着分析其中阐释的事理,就会显得顺理成章,文体特点和文章的主旨都易于阐明。
线索是行文的思路,是文章的脉络,抓住文脉中的关键字切入,这个字,就是提纲挈领的一个抓手。于文脉处抓住一个关键字立骨,拎起全篇,一线串珠,既撑起课堂的骨架,又体现文章的神韵,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们可以在解读教材时“咬文嚼字”,深入文本,增加课堂的张力。
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关键性词语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点,以点带面,带动全篇,带动整个课堂。比如实词,也就是关键性的词语;成语,以读读写写中的4字词语切入,结合课文内容,提炼需要的成语;叠词……
除了字、词,还有“线”。这里的一“线”,指的不仅仅是文章的线索,还指能够切入文本,能用一个突破点、一个主问题架构起课堂的一条主线。可以用这条主线,像穿珍珠一样,把文章中的一些精彩点串联起来,使语言、结构、手法、背景、环境、主旨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成中心教学目标的过程或手段。这条主线需要我们细读文本,优化、精选、整合、提炼出来。
但无论我们选择怎样的教学点切入,备课的重心都应向学生倾斜,因为在课堂上,最关键的是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真正发生。选点突破,内化生成,如此,学生的学习行为才会有效生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