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的作品,我不是第一次读,但却是第一次读到一篇让我直呼“过瘾”的作品。
起初我只是对《断魂枪》这个名字有好感,第一遍读完,就像喝了一口雪碧,还想再来一口。第二遍读完,就像在品一壶老茶,让人欲罢不能。读第三遍,就像置身在那个世界里,深刻地感受着那里的摇摇欲坠和顽强不屈。
下面我来浅显地说一说我的理解,不当之处,还望文友们多多包涵。
“沙子龙的镖局已经改成客栈。”这句话只是让我好奇。但第二句话就让我侧目了:“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简单的两个句子,单独来看没什么特点,如果我们能通读全文,就能发现老先生的文学造诣之精妙了。
镖局变客栈,不就是他对家国安定的一种美好期许么?东方的大梦该醒了,不就是在唤起人们沉睡已久的斗志么?
接着他用几个豪迈、霸气的比喻来概括了世界的风云变幻和社会现状。也就是整个世界都不太平了,求天天不灵,喊地地不应。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在用尽全力呼唤一头沉睡的雄狮。
任何朝代的更替,都要经历阵痛和风霜,所以老先生的文里始终都有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文中最值的品味的有两个地方,我认为一个是镖局改成了客栈,一个是沙子龙抵死不传断魂枪。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何镖局要改成客栈,而不是武馆?按照常理来说,镖局靠的就是武艺吃饭,改行最得心应手的就是武馆。
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那时候需要更多会武艺的人来对抗“门外立着的不同面色的人”,那么改成武馆教授武艺是最好的选择。可是为何沙子龙要选择改成客栈呢?
我想这大概可以这么理解,“半醒的人们不大一会儿就失去了家国”,没有了家,就没有根,沙子龙或者说老先生是想守住大家的根,所以改成了客栈。这其实是沙子龙的一种睿智,也是老先生的一种期望。
沙子龙作为总镖头,半生行走江湖,见过的世面不用多说,能够在危机四伏的江湖上站稳脚跟,也不是靠着那几句江湖黑话,更不是靠他耍得出神入化的断魂枪。更多的应该是他对江湖有着清晰的认识,对社会时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很清楚他的镖旗已经不能再为他吓退悍匪歹徒了,反而会让他成为活靶子。他也清楚,“门外立着的人”手里的热抢比他的断魂枪更快、更无情。他更清楚“他的世界已经被被狂风吹了走。”这就是他的智慧。
他明白一个时代要结束了,不同于以往的朝代更替。以往都是老祖宗主导,这次的“狂风”蓄谋已久,来得措手不及。以至于世人还在半醒的状态中就被打个不知所措,而这一切,对于有着侠肝义胆的沙子龙来说,无疑是最心痛的。
以他的仗义,能出手相救的他绝不会坐视不理,可是这次,双拳难敌千军万马,还是外国“马”,所以他也无能为力。他选择“识时务”地顺应时代的变迁。
但是他并没有独善其身,他把镖局改成了客栈,用自己的方式为大家守着一个风雨飘摇中的“家”。
他不再传授断魂枪,不是他小气。他只是想等个时机,等“狂风”过去,等国术被世人看到、被提倡的时候。
沙子龙真的可以称为他们那个阶层的人里,开眼看世界的人之一。他不是对自己有信心,而是对国家有信心。他的内心非常渴望国人能振作起来自救,而不是在国将不国时,还在苟延残喘地过活。
他不传断魂枪,也是不争强好胜的一种体现,是在保护他一手创练起来的少年们。这些孩子还在“睡梦中”,丝毫没有察觉到乱世已到,家将不保。
若将断魂枪传于他们,势必激起他们的好斗欲。他们学个三脚猫就想打遍天下,最终也是无谓的内斗,博几个铜板勉强度日。
如今时局大变,就算将断魂枪传给了他们,他们也就是当成讨饭的工具在街头耍耍,给人评头论足。这对于曾经用来震慑四方匪徒的断魂枪来说,无疑是一种大不敬。就像把看家护院的藏獒养成供人取乐的宠物一样,失去了它最本质的用途。
再者,小辈们身处乱世,不思救国救民,只想混口饭吃。沙子龙对此很不屑,但是他讲义气,所以从不让他们“空手而回”。这个关键点,就是再告诉他们,枪法拿出去卖艺,最终也就是能得个三吊两吊的,那不如自己就给了他们,省得辱没了断魂枪。
后来,孙老头通过王三胜找到沙子龙。有一个细节中提到,两人进门时,沙子龙正躺在床上看《封神榜》。这里可以再次验证,沙子龙是有救国之心的,无奈他没有各路“神仙”相助。也能暗示,他的断魂枪其实可以传,但是他想等到他要等的人出现再传。比如志同道合的人,比如心怀家国的人等。他有抱国之心,只是心有余力不足。
再看他招待孙老头那一段,就可以看出,他爱惜人才,奈何人才跟他道不同。他让王三胜去沏茶,王三胜却一心想着让他打败孙老头,水都没开就把茶泡上了。沙子龙发现后,立即带着孙老头去外面喝茶。
交谈的过程中,沙子龙发现,这个孙老头居然也是冲着断魂枪来的,看来大家都只是想争个高低啊。孙老头没有达到目标,也就不再纠缠,饭也不吃就走了。沙子龙也遗憾,还是没有人能懂自己
这里还有一个片段,就是孙老头在院子里练了一段给沙子龙看,想让他看在自己身手不凡的份儿上传枪法。可惜,沙子龙并不上道,依旧坚定不移地说:“不传。”
而面对孙老头的步步紧逼,他选择退让,也让王三胜他们收敛了很多。他们不再用沙子龙的名字到处吹腾了,反而传出,沙子龙不如孙老头的流言。“神枪沙子龙”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招以退为进的处世之道,在沙子龙这里用得果真出神入化。
整篇小说不谈家国情怀,却满满的都是忧国忧民。有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充满希望的力量贯穿全文,读来余音不绝,回味无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