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文书九段
神话是人们渴望借助非自然力量去实现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这是马克思说的。
《西游记》是唐僧的神话吗?不是,是唐僧几个徒弟和白龙马的神话。那么,唐僧算什么?应该算是个载体,没有他去取经,那些神话都无从神起。
取经团队中唯有唐僧是个肉眼凡胎的人,或者说是以人的状态存在的,但却有金蝉子的前世根基和佛祖弟子的深厚背景,这多么耐人寻味!
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唐僧?目的很明显,用他的轮回说明一个道理,也就是,有些人的成功是命中注定的。
唐僧转世轮回的原因,佛祖说的清楚——“因为汝不听说法,轻谩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什么意思?金蝉子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认为他拿这门功课不当回事,就罚他重新进修。
这个理由有点牵强!事实上就是个幌子,为了让金蝉子找个理由转世,然后以取经之虚名达到传经东进之目的。
金禅子转世投胎大唐陈家,其父陈光蕊乃是状元之身,唐僧因此可以判定为干部家庭出身。关键是后来,他竟然和皇帝结拜成兄弟,不仅有了御弟哥哥的美称,还成了皇亲国戚。
取经启动后,看看人家的装备——锦澜袈裟、紫金钵盂、九锡禅杖、三宝法冠、通关文牒,看得见的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保护,看不见的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十八伽蓝等神灵暗中跟随,胯下坐骑还是龙王的儿子。
这种成功是不是命中注定的!作者写作之目的有这一层私愤,与历史上那些怀才不遇的大诗人一样,借文讽世而已。
只可惜,文章千古秀,难掩世俗心,只悉文采不黯世道者,悲鸣又有何用?
唐僧的成功是有背景因素,也要多看主流,人家有理想、有担当、有坚守、有定力,这是成功的要义所在。这说明,即使有点先天优势,也要自己努力付出,不行正道、不务正业,也难成正果。
再看唐僧的几个徒弟,还有那匹马,不也都得了正果。这又说明,当自身资源不足或是能力有限时,要选择跟对一个首脑或加入一个团队,才能获得更多机遇。
看过《西游记》的人,没有几个会喜欢唐僧,因为他的顽固、迂腐、懦弱,令人讨厌。
一个讨人嫌的和尚竟然领导了取经事业,奇怪吗?不用奇怪,因为他根本不是你眼里那个笨鸡下的蛋,他是装的,这叫大智若愚。
尽管是转世投胎,唐僧其实早就知道自己的造化。
书中交待:观音与木吒到了长安,各庙众神皆来参见。菩萨道:“汝等不可走漏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
菩萨此行的意图已经直言,却还要别人“不可走漏消息”!消息不说,自然不会走漏,既然说了,要的就是“小道消息不径而走”的效果。高僧又不聋,怎会不知悉。
之后的取经路上,唐僧多次于妖怪之言中得知:“其乃金蝉长老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人吃他肉,延寿长生。”
这等秘密之事,妖怪们是怎么知道的?只有两种可能,一则是西天这边放出的消息,为了告诉唐僧,你是谁;再则是天庭这边设下的陷阱,想让各种势力将其害死在取经的路上。
不管是何原因,都让唐僧明白了,取经这点事显然是“戴着帽”安排下来的项目。作为一个曾经开坛讲法的高僧,理应还能悟出更为深奥的东西,也就是所谓取经的潜在意义,这是他今世的使命,也是他重生的法门。
看破也不能说破,只能将装傻进行到底,因为后边的戏还要演下去,否则会影响自己的取经成果,也就是所谓的功德或政绩。于是,妖怪来了必须上当,徒弟杀生必然谴责,这让敌人误判他是个“窝囊废”,不急于将其害死在路上。
对于三个徒弟的品行,唐僧清楚的很,却从不显露真实态度。
他知道孙悟空的忠实可靠,却总是将错谬强加于猴子,使猴子总想证明自己;他了解八戒好吃懒做、爱打小报告,总是信以为真,激化和利用猪与猴子的矛盾,使其互相监督制约;他看出沙僧的老实厚道,安于平庸,却不给其表露实干之苦的机会,免其矫情,影响工作。
十万八千里的西行之路,领导一个由人才、蠢材和庸才组成的班底,不言不语、装傻卖呆,实在是省去很多口舌。
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团队领导者未必要把睿智天天堆于言行,把住方向、用好人,驾驭矛盾、拢住心,就可以潇洒走一回了。
反过来看,作为下属,敬畏之心不可失,千万不要把领导当傻瓜,否则,难免会有“紧箍”之痛,或是被大师兄揍一顿!
唐僧的转世是因错受罚,这是个谎言,一个“十世修行的好人”,怎会在佛祖讲法时开了小差,“轻谩我之大教”者,怎会成为取经之人。
唐僧是个迂腐的笨蛋,又是个谎言,无论前世今生都有高深的修为,佛祖不会选一个笨蛋担当重任,并给其成佛的正果。
唐僧肉有长生不老的功效,还是个谎言,“人吃他肉,延寿长生”的说法即使有,妖怪们也缺乏自知之明,连人都不是,吃了又有何用,更何况给了你,也不敢吃!
集如此之多的谎言于一身,唐僧的形象是否扑朔迷离了,他所执着的取经事业是不是真的?其实这些都不重要。
我们读《西游记》,不能把书中的人物情节与历史真实的原型相提并论,小说是杜撰的,历史是真实的,书中包括取经大业在内的谎言,仅是表达了当时作者的立场和执念。
如果作者生在当下,定会和我们一样,在作品的开头写上一句——本故事纯属虚构。
虚构的唐僧原本是作品中的一个争议者,但在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下,却给人以更多新的启迪。这有点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作者吴承恩在落魄多年、仕途无望的绝境中,曾经对一生的挫败进行过梳理,他痛悔自己的秉直,想以讽刺之笔昭告时世的乏善可陈,好意告诫芸芸众生,莫信那些取经之类的谎言。
可惜,他却不知,几百年来,人和神仙、妖怪的故事依旧周而复始,太多所谓的取经团队正在路上,更多的就要出发......
网友评论
陈权说:谁给我点赞,我就连连给他好评加点赞!
演变一下释然,妖怪改头换面。
而人生,正是因为未知,才有意义。
🙏🙏🙏🙏🙏
人一生下来,其实就知道是要死的,何必那么折腾?悟道。
一切都是浮云。
有理想、有担当、有坚守、有定力,这是成功的要义所在。这说明,即使有点先天优势,也要自己努力付出,不行正道、不务正业,也难成正果。
几百年来,人和神仙、妖怪的故事依旧周而复始,太多所谓的取经团队还在路上,更多的就要出发。
看到这些,心情也是异样的。
真真假假的故事,真真假假的因果,分析的透彻,领悟的很深。
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