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过小年,
腊八粥,喝几天,一晃到了二十三,
二十三,祭灶官,饺子灶糖装满盘,
二十四,扫房子,干干净净迎大年,
二十五,炸豆腐,放在嘴里软绵绵,
二十六,炖大肉,撑的肚子溜溜圆,
二十七,宰公鸡,吓得母鸡泪水涟,
二十八,把面发,香馍馒头大如盘,
二十九,去灌酒,老头乐的脸朝天,
年三十,事最多,贴完门神贴对联,
大锅小锅蒸包子,萝萝饺子数不完,
三十晚上最热闹,半夜放炮接神仙,
一盆猪头灶前贡,迎接灶君回人间,
接完神仙围桌坐,阖家共食午夜餐,
吃完夜餐伸出手,大人都给压岁钱,
除夕一夜不睡觉,除夕过后是新年,
大年初一扭一扭,姑娘媳妇街上欢,
初二开始把年拜,一拜拜到大初三,
初三回家拜生母,大盘大碗往上端,
拜年拜到大初四,剩饭一天要吃完,
拜年拜到初五六,吃完包子吃肉丸,
初七初八接连拜,锁上大门不回还,
拜年拜到大初九,鸡鸭鹅犬叫的欢,
初十拜年算完了,老婆孩子跟我玩,
十一十四慢慢过,一天抓俩大贪官,
元宵佳节在十五,高脚观灯品汤圆,
大个元宵甜又热,到此大年算过完,
过完大年做美梦,美梦复兴梦梦圆。
在乡村生活的孩子们,蹦蹦跳跳唱着《过年谣》,唱着,唱着,年就来了。
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大平原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做“春节”的。
那个时候对于“年”的盼望很多很多所以过年就成了孩子们一年中最快乐的事情!
小时候,快到祭灶节这几天,街上就会出现推着车子卖祭灶糖的人,人们都会纷纷前去购买,以备在祭灶节当天用作供享灶王爷。做糖是在阴历的十月初一就开始了,用的料是小米、大麦芽,大致做法是先把小米蒸熟,大麦芽碾烂后倒在一起拌和均匀,再上到淋缸里,停大约一个钟头,往里续开水,盖上锅盖,等发酵的原料把锅盖冲了起来时,再把浆汁盛到一个大锅里,烧火熬,熬到用根棍挑能够掉片状时,糖稀就熬成了。再用杆子搅拌,直到不冒热气时,用铲板铲出来,凉到一定时候,再翻刨,一开始是红色,然后就变成白色的了。最后,再用器具做成条状或圆棍状的糖。要做芝麻糖,沾上芝麻就可以了。
乡谚道:“二十三,祭灶官。”腊月二十三这天,要给灶王爷上供,而供品则是祭灶糖。祭灶糖与芝麻糖不一样,祭灶糖上不沾芝麻,更黏,更沾牙。这用来给灶王爷上供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事情,百姓们唯恐他说坏话,用祭灶糖沾住他的嘴,他就只能点头了。这种习俗一直在家乡沿袭着,可是这毕竟是神话传说,实际上,那祭灶糖灶王爷一点儿也没有吃到,倒是让孩子们大快朵颐。
现在想要吃到原来那种原滋原味的祭灶糖已经很难了,也只有在古镇里才能尝到。曾经我遇到一个做糖的老人,他告诉我,过去的糖可吃香了,都能卖到很远的地方去。可是随着老一辈做糖师傅的去世,传统的工艺快要失传了。现在村子里能够做糖的只有三四个人,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学,这门手艺恐怕真要荒了。这样的心情是沉重的,一门门古老的手工艺正被人们所遗忘,追求新潮人们,谁愿意回头再看一下我们村子的过去呢?
年味是什么?不是新衣服,不是压岁钱,也不是年俗,而是每个人心中的仪式感,过年需要的就是这种仪式感,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家里的老人。有老人在,就有家,老人是家人聚拢的磁场,是一个家庭延续的核心,老人走了,过年的仪式就少了,年味自然也就淡了。
小的时候特别盼望着过年,有一堆好吃的,好喝的,漂亮的新衣服。最重要的是有一大堆烟花可以玩,好多年都没玩过了。
腊月二十三开始买烟花,这里说的是儿童玩的小玩意,划炮,摔炮,窜天猴,魔术弹等等,下面为大家详细说说童年的小烟花。窜天猴,啾~啪,没有什么绚丽的图案,却莫名的钟爱于此。小蜜蜂,可以低空飞,喷出各种颜色。划炮,类似火柴盒的包装,像划火柴一样,划一下,点燃了扔出去就是鞭炮一样的,相对安全,喜欢到处扔。摔炮,外形类似划炮,不过玩法简单,只要用力气向地上一扔,就会响,但响声不大。魔术弹,各种颜色的弹珠样的图案,小时候没有这么丰富的礼花,它就是比较高级的一种了。二踢脚,也叫双响炮,胆子大的孩子才敢玩。孔雀开屏,噼里啪啦,各种颜色,放在地上放的烟花。小陀螺,地上旋转,持续时间简短。小神鞭,噼里啪啦,女生喜欢。摇花,也叫满天星,可以边放边摇,白天可以点亮,晚上更好看。小鞭,我们老家叫麦尖炮,儿童玩的小爆竹。我们过年用的大地红,是湖南浏阳花炮,有一千响或者一万响等,每家会买很多,不同节点燃放。
现在我们对过年的感受,已经失去了儿时的那种感觉,我们儿时的好多回忆已变得渐渐模糊;但那些关于儿时过年的记忆碎片,却在春节快要到来之时,越显清晰。也许就是因为再也回不去了,所以于我们来说才那么珍贵!记得小的时候每逢过年,一定要放鞭炮,即使没有花炮,就是把成鞭的炮拆成一个个的小炮,拿在手里放,听着清脆的响声,也是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小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说,过年最开心的事情应该就是有新衣服穿,新衣服总是会买大一号的,留着来年继续穿,小伙伴们互相会炫耀,小脸上洋溢着快乐和幸福!而如今购置新衣已经成为我们的家常便饭,那种纯真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小的时候你有没有在家人准备年夜饭的时候,偷偷去厨房偷东西吃呢?应该很多人都会在吃饭之前就吃得很饱了吧。而如今,大家都怕准备年夜饭麻烦,更多地选择去酒店慢慢的那种浓浓的年味淡了很多。
那个时候春晚是最好的娱乐节目,时间一到,每家每户都会坐在电视机旁守着,生怕错过一个好看的节目,有些没有电视的,早早在邻居家等着一起观看。直到十二点钟声响起,到院里伴着四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燃起新年的鞭炮迎来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早上起来就开始兴奋了,儿时过年走亲戚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给长辈拜年,拜年就有压岁钱可以拿,心里甭提有多开心了,几天下来,俨然成了个小富婆或者百万富翁。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物质条件很差,家里很穷,但却很有幸福的感觉,回忆起来,总觉得是那么的美好。尤其过年,是小孩子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那时候过年的时间很长,从一进腊月开始,一直到来年的二月初二龙抬头,都算是过年。那时候农村人也悠闲自在,一到冬天农闲的时候,也就没什么事干了,没事串个门、打个牌、下个棋,不像现在,地里即使没活了,还要忙着去打工,一天也不能休息。
那时候一进腊月,母亲就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了,蒸豆包,馒头,菜包子,糖包,枣花馒头,蒸好了放进大瓮里,都够吃一个多月的了。小时候最爱吃母亲蒸的豆包,那时候没有豆沙,就是江豆加干红枣,比现在的豆沙包好吃,还有韭菜鸡蛋馅的长包子,一次能吃四五个,还没出锅就在旁边等着吃了,平常是很少吃到的,只有过年了才能有这口福,过过瘾。
那时候学校放了寒假,也没什么作业,好像就是一本卷子,很简单,几天就做完了,剩下的时间就是玩。那时候虽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玩具,没有游乐场,但我们并不孤单,并不寂寞,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玩具一般也都不用花钱,都是废品再利用,有什么玩什么。
比如拍纸叠的元宝,拍火柴盒上的洋火皮,自己做的四轮小车、小手枪、小弹弓等等,或者随便捡几个石头子,光石头子我们就能玩出很多花样,玩的还很开心,很入迷。还有弹玻璃球、踢毽子、滚铁环、挑棍、撞拐、扔沙包、翻绳等等。还有小人书,连环画,经常去邻居家借着看,什么《霍元甲》、《陈真传》、《烈火金刚》了,看得很着迷。前几天在老家,还问几个邻居家还有没有以前的小书,可惜谁家都没了,不知道跑哪里去了,真的很想留个纪念。
农村里活动也很多,一进腊月,就每天都有人在村里大队门口敲锣打鼓,他们敲的带劲,大家看着也过瘾。小时候村里有很多练武的,到过年的时候就经常表演,各种刀枪棍棒的。还有踩高跷,划小船,跑马,拉六轴等等。三天两头地有活动。
从大年初一到初十,又有民谣: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马,六牛,七人,八谷,九籽,十成。二言的,有点像我国远古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这是指初一到初十“收”什么,即哪一天天气好,这一年就收成它。其实这与过年没关系,过年干什么?看戏,就像鲁迅先生写的《社戏》那样,村村唱大戏。
春节过后节日很多,到处串亲戚,赶庙会,我们小孩子玩的更是不亦乐乎,还能穿上新衣服新鞋,平常一般可都是穿别人剩下的,很少穿新的,也只有过年才能有这待遇。大年三十和正月十五的晚上,村里都有大型的放烟花炮竹的活动,这当然也是小孩子最喜欢的了。
过年,除了不被繁重的劳动折磨,吃得香吃得好之外,也要玩得开心啊。从初一到十五,有耍狮灯的、有打链子枪的、有送财神的、有扫财门的。龙灯要正月初九才出龙,竹子编成的龙头、龙身、龙腰、龙尾里面亮着蜡烛,外加撵龙灯人亮着煤油支杆儿,在没有电灯的乡村夜晚里很是壮观明丽。耍龙灯的人很有绝技,他们会表演独龙吞宝珠,双龙抢宝灯等绝活。龙灯进堂屋表演前,耍龙灯人会在阵阵喜庆锣鼓声中,用吉祥的、整齐押韵的话语说得主人心花怒放,主人把堂屋门打开,龙灯就在宝灯的引领下在堂屋里转圈子表演,几分钟以后再在宝灯的引领下一步一步跨出堂屋门。龙灯跨出堂屋门后,耍龙灯人还要在锣鼓声声中说一大堆祝福感谢的话语后才离开。街道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大人放花筒、放鞭炮,魔术弹有五十发的,有八十发的,有一百发的,点燃引线后,红的、绿的、紫的魔术弹一发一发地飞上夜空,煞是好看!只是对于我们穷人家的孩子,放魔术弹,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小孩善于模仿,我们也学着打链子枪、唱过年歌、用被套盖在背上耍狮灯,用稻草做龙身子、用萝卜做宝灯耍龙灯,很少有大人观看,也不出去表演,只是在无聊的时候小孩子自娱自乐而已。
正月十五晚上,准备有鞭炮的人家会放鞭炮和烟花,大部分的人家都是吃汤圆,也有吃饺子的,孩子们都要拿出家里的最好看的灯笼,打开纸灯笼,点上红蜡烛,挑着灯笼满大街跑,比比谁的灯笼最漂亮,过了十五晚上,灯笼都点燃掉,或者互相碰灯和摔灯,有的孩子舍不得那些灯笼,会让大人把灯笼藏起来,来年春节接着用,或者留着做个念想。
正月十五一过,家乡的年就过完了,小孩子们又要过普通日子了。樱桃树开花了,杏子树也绽出红红的花蕾了,美好的日子怎么过得这样快呢?看着花开,想着年的结束,小孩子们心里有失落,有无奈,有隐忧,更有祈盼。哎呀,有什么办法呢?要过好日子,就得先过平淡的日子,小孩子们还是祈盼着冬天,祈盼着年末,因为冬天里,就又可以念叨“高粱杆儿,甜又甜,看着看着要过年。瓢根儿舀汤汤儿,筷子捻胍胍儿”了,就真的又要过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