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陕西文化圈文学,诗歌,共享。陕西省
以“忠实”纪念忠实——纪念作家陈忠实逝世一周年

以“忠实”纪念忠实——纪念作家陈忠实逝世一周年

作者: 江南海北的雪 | 来源:发表于2017-04-02 22:27 被阅读79次

    文/江南海北的雪

    图/来自互联网

    陈忠实与《白鹿原》,应该说是中国文坛上的一道亮丽。而最近,《白鹿原》话剧成为热门话题,以“作家协会会员”身份自诩的我,应该发声谈谈自己的认识。

    陈忠实遗像

    陈忠实,1942年生于西安灞桥区西蒋村。1962年高中毕业,做乡村小学、中学教师和区、乡干部20年,1982年调陕西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至今。初中二年级在作文本上写作第一篇小说。1965年初发表处女作散文,1973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迄今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七卷等30余种作品集。其中小说《信任》获1979年全国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现任陕西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6年4月29日7:40左右,陈忠实因病在西安西京医院去世。(摘自互联网)

    作家陈忠实去世快一年了,为了纪念他,话剧《白鹿原》上演,媒体评价为:以“忠实”纪念忠实。

    有网友说,如果你爱看话剧,这辈子绝对不能错过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这好像是对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很高的评价,然而,我则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如果这样说,看话剧《白鹿原》,只是可有可无的爱好。作为引领时代,站在时代潮头,先知先觉的作家来说,纪念亡故作家,历来不是可有可无的爱好。

    话剧《白鹿原》固然有不同的版本,“如果你爱看话剧”,那么“这辈子绝对不能错过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如果你不爱看话剧呢?哪个版本的话剧《白鹿原》让你难忘呢?作为真正爱好话剧,真正喜欢《白鹿原》,真正纪念陈忠实的人,“绝对”不是这样的说话方式。


    前不久,也就是3月24日,在北京,在字里行间书店,在孔子学院的字里行间店,举办了一场话剧《白鹿原》分享会,主题就是“以忠实纪念忠实”。参加分享会的嘉宾孟冰是话剧《白鹿原》的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总政话剧团原团长、国家一级编剧。这次分享会是为3月29日话剧《白鹿原》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映而热身的活动。另一分享嘉宾是京城著名戏剧评论家李龙吟。这次分享会,我本是打算去参加的,因为分享会地址孔子学院,离我住处很近,但临时有别的安排,未能参加,算是一憾事。

    陕西人艺版《白鹿原》话剧海报

    陈忠实先生的小说《白鹿原》是代表了中国当代小说创作高度的杰作,它对20世纪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迁的深刻描写,从一个独特角度揭示了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艰难转型,以及传统的社会结构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质的改变。他的描写与叙述看似只集中于白鹿原这个陕西渭河流域关中平原的小村庄,然而通过这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社会细胞,读者却看到了有关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宏大叙述无法体现的更为充盈的文化内涵。

    小说《白鹿原》无疑是一部文学名著,先后被改编为话剧、电影、电视剧、秦腔、舞台剧、连环画等,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著名学者范曾评价说,“陈忠实先生所著《白鹿原》,一代奇书也。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西方学者评价说,“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说的技巧来看,《白鹿原》肯定是大陆当代最好的小说之一,比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并不逊色。”然而,2016年4月29日7点40左右,陈忠实因舌癌在西京医院去世,享年74岁,陕西乃至中国、世界文坛一颗巨星陨落。

    2016年4月29日7点40左右,作家陈忠实逝世

    说起话剧《白鹿原》,能够追溯到10多年前。2006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就排演了话剧《白鹿原》,相对《白鹿原》的名气,演艺人员的名气也对得起它,编剧孟冰,导演林兆华,主要演员有濮存昕、宋丹丹、郭达等。人艺版话剧《白鹿原》的上映,曾轰动一时。

    在完成一轮演出后,陈忠实回到西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编剧和导演能把一部50万字的长篇小说基本完整地保存在舞台上是出乎我意料的。小说历史跨度很长,人物命运起伏很大,两个多小时的舞台时空很难解决这个问题,肯定要有很多取舍。但我发现,不仅很重要的人物,即使次要的人物都上了舞台。编导应该是煞费苦心,找到了一种比较好的表现形式。”

    2006年北京人艺版话剧《白鹿原》海报

    这是小说《白鹿原》原作者对话剧改编的高度评价。


    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仍由孟冰担任编剧,在北京人艺版剧本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改编。由胡宗琪担任导演。这一版话剧《白鹿原》自2015年12月31日首演以来,就成为热点。陈忠实说这是最贴近原著的版本,一点不假。从白嘉轩父子到田小娥、黑娃、朱先生、鹿三基本都是我想象中人物的样子。陕西方言贯通,中间夹杂了排长的河南话,“原汁原味”不光体现在这,还有时不时有特色的唢呐作背景音乐,老农民抽烟带和做工时熟稔的动作,还有考究的沾上灰土的衣服。由陕西人艺带来的这版正宗陕风陕韵的《白鹿原》,采用的是地道的白鹿村方言。陕西人艺版《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及全家人唯一集体认可的《白鹿原》舞台版本。在陈老师过世之后,陈忠实全家人亲临演出现场,长女陈黎黎几度哽咽,连说了三遍“很满意”。陕西人艺版《白鹿原》整个舞台的色调是厚重而朴实的,每个道具、服装、化妆、景片都显得很真实,扑面而来一股黄土的气息;这种改编让很多看过原著的观众非常满意。

    陕西人艺版《白鹿原》好评如潮。

    陕西人艺版《白鹿原》话剧剧照

    为纪念陈忠实去世一周年,陕西人艺版《白鹿原》重返北京,在保利剧院献演。


    一位网友@乔蓝萱在保利剧院观看话剧后,写下一段文字分享给大家。

    11点54分,刚刚在保利剧院看完陕西人艺版《白鹿原》回到家,收拾妥当,此刻,窝在床上,开着空调,写下此刻的感受。

    没有时间整理思绪,也没有时间查证更多的信息,我只想记录下我的观感,也许混乱,也许没有逻辑,但一定是我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中国话剧新巅峰”

    “陈忠实最满意版本”

    “媒体统一五星好评‘十年扛鼎之作’”

    ……

    如此多的光环,再加上如此多的明星鼎力推荐,走进保利剧院的时候,我想,带着如此高的期待来欣赏,是不是战略上的错误?也许我应该忘记所有外界的声音,走进保利的那一刻,就让自己放空,如此,也许在我走出保利时,不会失望。

    事实是,这远远超出我的期待,所有的赞美和盛誉都当之无愧。我可以摸着我的心口说,这是我看过的最震撼的话剧,没有之一。

    风云激荡的五十年,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个人情爱、家族恩怨、民族存亡和国家命运,被浓缩进了短短的三个小时,荡气回肠、波澜壮阔,时而肝肠寸断,时而悲天悯人,时而义愤填膺,时而无可奈何,时而热血沸腾,时而掩面而泣…

    似乎,我是个局外人,冷眼旁观白鹿原的世态炎凉,置身事外的回看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可是,我似乎又是当事人,深深地陷入剧中,每一次演员的哭泣、嘶吼与咆哮,每一次音乐的挣扎、狰狞与诡异,都犹如在撕扯我的内心,内心万般情绪,却又无法表达,无处表达,眼泪流的并不痛快,因为这部戏很克制,从剧本,到舞美灯光,再到音乐,但克制并不等于平静,克制的背后,是煽情远远无法比拟的巨大的悲剧力量,和一个接一个极致的戏剧冲突。

    我明白,我置身其中,是因为我无法逃避的身份,那段历史,那些人物,都深深地烙刻着“中国”这两个字,这部话剧,史诗般地把中国最锥心刺骨的那段历史,一点点剥开了给观众看,残酷的呈现,其实是最理性的直视,最理性的直视,其实是最沉重的责任,而这份责任背后,是爱,是大爱。

    而我可以置身事外,是因为历史已经过去,所以我可以完全的跳出来,去审视,去停留,去思索,去感慨。

    所有的演员,都撕破了脸,与现实中的自己决裂,才能呈现如此精彩的演绎,我不认识任何一位演员,他们都不是角儿,但在这部戏中,他们就是田小娥,就是白孝文,就是白嘉轩,就是鹿子霖,真正地演活了每一个角色。我要向陕西人艺的这些演员致敬。其实,我,包括今天看演出的每一个人,都在谢幕时给出了我们有生以来最用力的鼓掌,最长时间的鼓掌,最多的敬意和最由衷的叫好。剧终时,全场观众响起最热烈的掌声,持续了十分钟,演员一遍又一遍的谢幕,观众最后全部起立,继续鼓掌,那个场景,我有生头一次碰到,说实话,我感动了,我相信,台上的演员内心一定也是感慨万千的。

    想起上一部看的人艺话剧《阮玲玉》,那是唯一一次我看演出不写感受的,因为很不好,徐帆就是徐帆,完全不是阮玲玉,徐帆在演,而且演的不像,她语气动作气质里的硬气与阮玲玉的形象实在相差太远,演到最后,还是在演她自己。我没有对徐帆的任何不敬,她的很多戏演的很好,唯独阮玲玉不该是她。

    扯远了,最后要赞一下音乐,太棒了,不是秦腔,不是陕西地方音乐,反而很现代,很国际化,每次音乐都来的恰到好处,犹如一道闪电、一记耳光,重重的敲击着观者的心脏,非常震撼。

    …………

    陕西人艺版《白鹿原》话剧剧照

    由于这次没有能够去观看话剧《白鹿原》,没有评论的资格,只能把这位网友的观感放在这里,以作交流。


    谨以此文纪念作家陈忠实先生去世一周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忠实”纪念忠实——纪念作家陈忠实逝世一周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gb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