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哲学的魅力

哲学的魅力

作者: 弄墨忘疲 | 来源:发表于2018-02-03 17:33 被阅读0次

    我们每一个人都产生过这些对于自身、对于他人、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追问,哲学就是起源于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永恒困惑。 当然,这些问题也能用科学、宗教、艺术的方式去探究。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科学给出了它的答案:我们是宇宙大爆炸的产物,从猿猴进化而来。神学给出了它的答案:上帝用七天的时间创造了天地万物,按自己的样子造了人。 而哲学给出的答案却没有这样形象,也没有这样明确,或许,这就是哲学的魅力所在。

    哲学的魅力就像花一样

    英国哲学家罗素提出,哲学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黑格尔说,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是对绝对的追求。 那么,到底什么是哲学?

    从词源考证的角度, 哲学是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英文“哲学”一词philosophy是由古希腊文philein和sophia这两个词演化而来的,philein 是“爱”的意思,sophia是“智慧”的意思,这两个词组合起来的含义就是“爱智慧”. 所以,我们可以给哲学一个美丽的名字:智慧之学。

    哲学不是一套主张、一组命题或者一个结论,它是一种方法,帮助我们通过理性的思考,去探寻宇宙的性质、万物的演化,去认识自己,去处理和驾驭“我”同外部世界的关系。 正如十八世纪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所说:哲学活动的本质就是“精神还乡”。 哲学思维发蒙于人类童年期对宇宙秘密的叩问。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例如大自然怎么会是这样的?怎么会有风雨雷电?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人的命运由什么决定?世界的本质又是什么?……当童年期的人类慢慢步出了将自然力形象化、拟人化的神话思维阶段,逐渐走向抽象与理性之后,人类早期的哲学思想出现了。

    公元前7至6世纪,哲学家们关注的大多是宇宙本原的问题,因此这个阶段的哲学被称为自然哲学。很多“形而上”的问题被提了出来,比如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时间和空间的本质,自然界的规律法则,世界运动变化的原动力等等。

    公元前5世纪开始,古希腊哲学的重点由研究自然转移到研究人,从寻找万物的本源,转而寻找支配人类和个人命运的必然性。 柏拉图用一个“洞穴”的比喻,把哲学带入了系统与逻辑的新阶段。他设想有一群囚徒,自小就呆在一个洞穴中,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于是,他们自然地认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事物。恢复自由后,他们回头看到了实物,但仍然认为影子比原物更真实。

    柏拉图认为,囚徒代表着人类目前的生存状态,囚徒们所看到的影子相当于我们现在看到的现实的、可感知的世界,然而这个世界是不真实的。在它之外存在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真实的理念世界,就是故事中的原物的世界。我们现在所能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切存在,只是那个完善的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去追寻这个隐藏在现实世界背后的理念世界。

    无论是柏拉图的可感世界、理念世界,奥古斯丁的世俗之城、上帝之城,还是康德的表象世界、物自体世界,以及之后的叔本华、尼采、雅思贝尔斯,包括海德格尔的日常语言、诗的语言,萨特的自在存在、自为存在等等…… 哲学家的伟大,不只是在于能呈现给我们一套自圆其说的解释,更在于能提供给我们追求真理的多种启示;哲学家的智慧不只是构建一个完美的理论体系,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我是谁”“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而是带领给我们不断地去思考、假设、质疑、探究、辨析,从而拓宽认知格局,提升洞察力与预见性。

    中国哲学同样如此。从《易经》中太极到八卦的生成变化之道,到《尚书》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古老命题,以至“以道观物”的老庄之说,孔孟“忠恕之道”,中国本土禅宗的澄澈顿悟……同样演绎着哲学启智,帮助人从“无明状态”到“觉悟状态”,臻于真、善、美之彼岸的独特意义。 “人靠思想而站立”,哲学的使命就是给生命一种解释,给生命的意义一种解释。 “是庄子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子?”这个问题的价值并不在于答案与结论,而在于这个问题本身,在于对这个问题长达千年的思考,这就是哲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学的魅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gu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