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谈谈我自己,我其实是一个特别不爱讲话的人,工作中家里中讲的废话都很少,更别说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了。曾经看过一篇软文,说是心理学家曾说,如果一个人说的话80%以上是废话,他的幸福感就很高。如果废话不足50%,快乐感则不足。不知道这个有没有根据,不过身边确实也有这样的例子,平时爱唠嗑的人幸福感往往也比较高。可能是因为能说废话的人,意味着并没有太多压力和负担在身,所以才可以如此轻松惬意。
工作的这几年,随着工作培训的需要,在台上讲话的机会越来越多,但仍摆脱不了演讲稿依赖症,很多时候就是几句简单的开场白,我都要自己先打个稿,生怕在台上说错了。说实话,很多时候我就照着自己写的稿子念,虽然偶尔也能加一些幽默或者自嘲的点,但因为表现的不自然,台上的效果总是差强人意。不过有人也发现我一个特点,就是我如果喝完酒之后,话就显得相对多了很多。我自己也感觉,喝完酒之后的我讲起话来没那么瞻前顾后,更随性了点。
剖析下自己,我感觉我自己不爱讲话,归根到底有两点原因。一是在意的还是自己说过的话。因为言而有信是我从小就接受的人生信条,所以我就特别不喜欢夸夸其谈的人,同时对自己说过的话记忆深刻,总觉得如果说过的话没做到或者不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就不配讲。另外还有一点,可能是不自信吧,总觉得在没有获得一定的成就面前,不要随便影响别人的想法。每个人遇到的问题或者形成想法都有自己或者历史的原因,轻易的以自己的标准评判别人,或者以自己的经验影响别人都是一种武断的行为。由于这两种思想作祟,我也很少给别人提供建议,深怕误人子弟,总觉得做好自己后才有资格指导别人。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我在面对一些向我请教的后辈的时候,也会给一些建议,不知道能产生多大的影响,但至少都是我自己的认识与想法。最近就因为工作岗位安排的问题,让一个年轻人有了离职的意向。虽然我找她谈了很久,让她先接受现状再慢慢谋改变,但她就觉得单位对她不公,一定要辞职。显然,想通过谈话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是多么的不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