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65
两岁七个月,反思儿子为什么爱动手、爱踢人?
1.天生的活泼好动,无限好奇型,这决定了他有最多的可能、最多的机会可能和别人有交集、有冲突。
2.多因为玩具,刚模糊分清了别人的和自己的。不知道怎么处理想要别人玩具的状况。
3.后天学的有点急躁,习惯什么都要快快快
4.日常探索总是被说不敢、不能、不要……有一种日常受挫很多的心理状态
5.在最开始打人的时候,感到好玩,大人的反应大又笑,让他觉得好玩。
6.语言滞后,不习惯说,不会说。
7.没有规矩意识,基于经验判断,自己的想法最大,自己的感受最大,表现出来就是自己的哭闹最大。要最大声、要扯着嗓子,再不行还得躺地上。只要哭的够厉害,大人就会妥协的。
————————————
急于表达,想要表达的时候,本能的自己用的最熟练的就是动手动脚了!所以,慢慢就变成开心、激动了要跑、要碰人、拽人……生气、不顺心了更是要打……
还有一种打,是打着玩……
————————————
基于这些,自己要做的是:
1.降低期待,清晰目标,给他空间。
尊重他,爱护他是前提。他还小,可塑性很强。要对他有信心!同时,降低对他表现“完美”的期待。也就是短时间内,他不可能变成一个规规矩矩的小孩,甚至几年之内都是需要磨性子的。妈妈是需要日常见情况就处理,见情况就示范怎么样才好的!
*:看到他的优点,放大他的优点——运动力满分、好奇心满分、专注力满分(进入自己喜欢的研究之后)、爱表达、自信、有礼貌;在他面前尽量不否定他,夸奖他的每一次进步;不给他贴“坏”的标签;激发他的动力转为保护大家的角色;不打他;不因为没面子、丢人就否定他的感受,要持续看到他的感受、肯定他的感受之后再引导合适的行为;无限耐心,无限次的陪他练习合适的行为!
男孩天性如此,所以其实容易得到更多否定和批评!而这些声音会尤其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其实男孩真的需要更多鼓励和相信!
2.日常口头禅就:有耐心、等一等。
进步一点,就夸。真有耐心!很着急也还是等了一下。少说:快点!
3.给他空间和最大的自由度:不伤着自己,不影响别人,不破坏环境的事情,随便爱干啥干啥。
4.打人必须第一时间告诉他不对,要求道歉。自己先说对不起。然后告诉他下次怎么做怎么表达就好了。晚上睡前复盘一遍。实在过分了,就惩罚。坐椅子五分钟!必须有他不想要的代价!但结束注意告诉他,妈妈爱他,批评是因为这个行为真的不好!
5.鼓励说、多问、夸奖他说的清楚,及时满足;坚持读绘本读故事。
6.提前设限,每次外出都先沟通去哪儿,注意什么,不能怎么样,可以怎么样。一次一次,天天如此,磨出来!
7.哭闹的时候,冷处理。原则性的就不行。真伤心了再妥协一下。但是不离开!原则认真说两遍就可以,在他一次一次反复说他想干嘛的时候,不说话。比如,想看佩奇。说过吃饭后看了,就不一直回复他。
8.尊重他的感受,允许哭来释放。不强迫分享,但每次都告诉他如果分享有什么好处。
9.坚持带着和小朋友玩,在每天的状况里练习他的选择。
10.练习每次想批评的时候都想想他的动机是什么!实践证明,没有坏的动机,只是坏的行为。(在幼儿园玩的时候脱光光,气的真觉得他淘气,但其实他只是热不知道怎么处理,能想到的就是脱掉衣服。其实要佩服一下他这种遇到问题毫无情绪,简单粗暴解决掉就好的劲儿,这是他的妈咪我欠缺的。)
——————————————————————
没有人完美,别要求完美!放在孩子身上,就是要看到真实的他!给他最大的欣赏,最足的耐心,最深的理解!
妈妈也要努力做个目标明确、行动解决,不长久陷入情绪的人!不问结果,清晰耕种!
并没有想把孩子培养成天才,只希望给他的人生底色是内心积极、活泼阳光,心理健康,有能量!
(自己带娃4个半月,逐步习惯了节奏,能真的接纳他,把握一天的节奏。不强烈觉得只有他睡觉才能解脱。才真的理解他的所有行为,能不总是看着一地玩具崩溃,能不跟他较劲非得让他立马按我说的做……熬碗鸡汤,给自己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