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母前二十几年的“平静相处”,并不影响后半生的处处碰壁。从目前发生的这一系列事情来看,我们今后的冲突应该不会少:关于择偶、关于婚姻、关于生育、关于育儿。
随着年纪增长,各项机能退化,在能力掌控范围内的事好像只剩下子女。他们说,你在我们这永远都是孩子。他们在尝到可以控制你的甜头后,就会乐此不疲。他们尽职尽责,他们想把一切好的都给你。好事可以归于你的努力,因为他们必然会享受到福利;但是坏事一定会自责地归于自己,因为生怕被外人指责“教子无方”,然后全力以赴地用各种神奇与荒谬并存的办法,让你“走出泥泞”,你可以发言,但他大概率不会采纳。比你年长的岁月经历,让他们坚信自己不可能出错,而你吃过的盐和走过的路恰好证明你鼠目寸光,目光短浅。被否定的你再去辩护自己,就会被贴上“翅膀硬了”“不知好歹”的标签。
他们坚信自己的想法,认为“我是对你好,我怎么会害你”。因为,你作为他们的作品,不说如此优秀,但也不差,这就足够证明他们的决策不说处处正确,但也不糟。而你,身在其中,带着与他们类似的自信,以为能够用自己受过的教育,读过的书,自己的经历向他们证明自己。或许因为时代、或许因为观念、或许因为你们都自以为是,但是哪有永久的风平浪静,一旦冲突成立,无硝烟的战争一触即发。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课题,没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伴随一生的课题是,自我认同,获得自洽。你无法理解我,我不怪你,但也请你最好不要,指责我为什么做出你所谓不理解的事情。因为在此过程中,自信的双方很难达成共赢。我不能有泛滥的同理心,妄想能够包揽全部,胜任所有角色。希望你也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过度地为他人决定,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让爱成为负担。
那些“可恶的”优越感,让你无法亲近人,也让人无法靠近你。你高高在上,却忘记你并非生来就有。带着固执的偏见,不自知地痛苦活着。你不总是强者,你也有成为弱者的时候。不要极端,请温和地活在这个人间炼狱,炼好你的保护色。
勇敢一点吧,我不再害怕你会讨厌我,像我可以接受或者无视你一样,接受或者无视我吧。我也不再抱有事事得到肯定的奢望,你也不要抱有事事会被顺从的想法。无论何时,我们,只有自己。无畏又“冷漠”地活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