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3月在上海成功举办“未来发展:智慧城市与女性发展高端论坛”之后,对于这一话题的延伸探讨近日移师北京。6月30日,“互联网+她时代:创新与发展——2017年北京论坛”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互联网+时代女性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互联网+让“她时代”到来成为可能
论坛由当代社会研究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上海青年报社、上海师范大学女子文化学院和香港大学现代语言文化系主办。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周瑞金,国家“十三五”规划秘书长、国家信息中心原常务副主任杜平,中国出版集团数字影像传媒中心总经理李智平,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朱玉,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李琦等嘉宾出席本届论坛。论坛得到了王仲伟教授的关心,也吸引了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教授Gillian Youngs,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香港大学教授李木兰(Prof.Louise Edwards),复旦大学教授陈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姜进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
主办方之一,上海青年报社社长李学军首先致欢迎词,他用数据对此次论坛的背景和意义做了简明阐述。他表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用“女性经济”来描绘全球女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从IT时代到DT时代,互联网+给女性创业赋予新的能量与内涵。阿里巴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球67个经济体中,传统领域的女性创业者仅占女性全部人口的3.6%,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女性创业者却能够占据“半边天”。他表示,互联网体验经济时代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情感思维和沟通互动的特质,正是女性所具备的优势和特点。也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女性能够以更大的能量参与到社会变革中,让“她时代”的到来成为可能。这是今天大家在这里共同探讨这一命题的意义所在。
国家“十三五”规划秘书长、国家信息中心原常务副主任杜平
八大议题探讨互联网+女性创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作为驱动经济发展、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人们幸福指数的作用更加显著,未来智慧城市,它的价值取向将更加以人为中心,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女性也是智慧城市的建设者、特别是城市生活潮流的引领者,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所作的贡献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上海师范大学女子文化院长张华以这样的观点正式开始当天的论坛。
围绕“互联网+让女性撑起创新半边天”、“互联网+女性的领导力和权力”、“互联网+女性消费视角解读”、“互联网+软产业与女性职业的变迁”、“互联网+女性地位变迁”、“互联网+女性与大数据分析”、“互联网+实现女性成长性发展与平等共享的路径”、“互联网+女性权利维护”等八大主要议题,与会嘉宾、专家对互联网时代下,当代女性的成长、生活、工作、消费、女权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杜平和Gillian Youngs分别展开主旨演讲。在谈及大数据与女性发展的关系时,杜平指出,大数据对女性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精神层面的东西)的提升有很大作用,对创新、创业具有很大帮助。在互联网时期,女性分享经济很容易落地,而且试错成本很低。现在约70%的微商、60%的直播从业人员都是女性。大数据在女性文化标签系统下的女性生活和健康、家庭管理具有紧密关系。
过去15年致力于探索互联网对社会经济各方面影响的Gillian Youngs教授发表了主题为“包容性创新与数字经济:女性主义的贡献与挑战”的演讲。围绕“创新生态系统有三个环节相互作用”、“创新在路上:关于创新的基本问题”、“女性主义的贡献:这不仅仅是关于女性本身”三个论点展开。
“数字经济和其多元化的扩展深远地影响着我们如何工作、放松,联络和娱乐。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背景,帮助女性主义关注原本由男性主导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STEM),引发了在这一领域的持续变化。”Prof.Youngs表示,和工业时代相比,信息通信技术使得实现创新的投入和方式产生了改变。在知识经济体系中,一个具有价值的想法,可以在有限的资金和人力成本的投入下,仅仅通过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转化为行动。她认为,创新因此可以成为改变性别失衡的一种途径。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教授Gillian Youngs
希望女性与互联网创新课题得到持续关注
主旨演讲结束后进行圆桌会议,尚进博士与赵海然博士主持,各嘉宾畅所欲言。
“作为数字时代下成长的女性,我深刻体会到了移动互联带来的改变,同时也感受到了更多的挑战。今天的论坛着眼于女性,使得女性在信息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得到了更多关注,也让我们对互联网+时代下的女性发展充满了信心。” 来自香港大学的青年学者蔡青表示,目前,无论是在大陆地区还是港澳台地区,关于女性与互联网创新的研究课题依然需要更多的关注,希望这次论坛的举办可以吸引更多来自各个层面的声音,持续深入地探讨这样的议题,将各个可实行的政策和成果落实到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真正对中国女性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