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书

作者: 手绘者焕新 | 来源:发表于2019-04-01 08:49 被阅读3次

昨晚一个群忽冒出一个号,给个二维码,要大家扫码加她,说什么读书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远,一个月读书八本。

谈到读书,我自己就是从小爱看书的人,曾经也自诩书看的太多。

怎么个多法呢?按照上面那个人的量化标准,我一天可以看完一本三百多页的书,一个星期四五本书,一个月十几本书,一年下来最少也看了一百多本书。

后来因为写作,看的书更多了,再后来,我感觉看的越多越觉得自己看的书越少。我就停了下来。

原来书在精不在多。多就是少,少就是无。这句话出自作家麦家(我应该没记错名字?)一部小说《风声》。

后来我就不怎么看书,常常一本书几百页我就提取出一两句好的。这类书多数还是成功学、鸡汤文一类的所谓畅销书籍。

荒了好长一段时间,我就去看国学类的书籍。那时候提倡看国学的声音不像现在,连央视都有《经典咏流传》等综艺节目。

早就想拜读国学类书籍了,有一些以前看过。然后又再看看。

这期间,就看了看《易经》,包括去看了看南怀瑾注解开讲过的《易经》系列。当然没有都看懂。

又看了看《黄帝内经》,依然没看懂。

如此,一堆书也就混了个眼熟。

又看了看毛泽东思想系列的书,因为那段时间过得很苦,就想看伟人经历过的事情,他们怎么个态度心态等等。其实就是想找个领路人指引自己。

最苦那段时间,只读了《最长的一天》,那是记录二战法国诺曼底登陆的新闻纪实文学。在残酷的战争面前,那些人是怎样的。

后来很长时间就不看书,应该说只看画画方面的东西,看图像为主。

再后来就差不多是最近吧。

好几个月只读了一首诗,出自苏东坡。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刚开始只觉得一幅幅美景画,前两句美景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都那样美。美的水色,有光,因而潋滟。山色呢,空蒙,云雾遮罩若隐若现,也很奇美。

三个月过去,再读这首诗,忽然发现苏东坡真的很豁达。他自己遭遇官场排挤被贬官到西湖,按常理一般人都郁郁寡欢,可他不是。

他欣赏大自然赐予的一切,水,山,在他心里眼里那都一个个不一样的美。以至于后面两句话,直接把杭州西湖宣传到了从宋代至今,牛不牛,真牛。

说到西湖美景,其实隔壁好些个地方景色不比西湖差,可因为没有苏东坡的诗,到现在都没有怎么出名。

回来再看这首诗,天晴好,天雨也好,晴,我赏水光潋滟。雨,我赏山色空蒙。这样的胸襟心态,你不服气不行。

放我们自己身上,天晴了,怕晒黑,尤其是姑娘。下雨了怕黏糊,特别是南方梅雨时节,衣服怎么都不干。

苏东坡没遇到这样类似的气候吗?不一定。可他却写出了那样美的诗。

所以我认为,看书,有时候在精不在多。

相关文章

  • 【短篇】浅谈读书——论热爱型读者

    今天,我们来浅谈“读书”这回事,说是浅谈,是因为几乎没有人能真正谈明白读书对于阅读者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是灵魂的...

  • 浅谈读书:为什么而读书、如何更好的读书?

    浅谈读书:今天和一个朋友谈起读书,问我为什么而读书,怎么更好的读书? 现在大家的信念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却不知如何...

  • 2019-04-07

    浅谈读书:今天和一个朋友谈起读书,问我为什么而读书,怎么更好的读书? 现在大家的信念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却不知如何...

  • 2020-07-02

    浅谈 浅谈模块设计宏内核 浅谈接口设计Flags 浅谈稳定性设计重试 浅谈人员业务结构设计矩阵式 浅谈接口设计 |...

  • 浅谈读书。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这个话题可能不带任何时代色彩,从书籍诞生之初,就有无数人热爱它,思考它。但时至今日,我们又不得不...

  • 浅谈读书

    说起读书,从小到大完完整整看完的除课本外的书可能不到二十本,而且我是属于鱼哥口中的那种一股脑的读完啥都没记住,啥都...

  • 浅谈读书

    当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考体系后,读书的速度就会非常快。拿起一本书,看看序言和目录,就知道要从中吸收什么,然后有...

  • 浅谈读书

    宋王辟之有云:“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意思是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不是“劳民伤财”的买卖。关 ...

  • 浅谈读书

    在全民读书潮的带动下,大家对读书的益处已是非常清楚,很多父母还囤了很多好书,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像“别人家孩子”一样养...

  • 浅谈读书

    谈到“读书”二字,便是每个学生的全部了。不管是爱学习的还是不爱学习的,爱读书的不爱读书的,都是对这两个字深有体会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km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