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沫

没有足够的才情写出煽情的话,也没有超强的实力打造催泪的烟花,只是把父母深情的陪伴变成讲故事,且听我娓娓道来。
一
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全方位全学科的终身老师。
第一次听到“字如其人”,是我的妈妈。不会写字是我对上学最原始的记忆。中国汉字是最复杂的一种文字,不像英语,来来去去都是26个字母相互组合。汉字仅笔画都多很多种,还有很多字体间架结构,写字还必须有规定的笔顺,真是太麻烦了。一笔一划我都写得歪歪扭扭,又没有耐心,就责怪笔不好纸不好,经常把笔和纸扔的满地乱飞。
看见我气急败坏的样子,妈妈总是在旁边呵呵一笑。身为教师的她从没手把手的教过我,但是她说汉字就像人一样,也是有手有脚的,只有脚底站稳,才能挺拔好看。身体首先要端正,写出的字才能端正,着急不来。
于是就买来很多笔和纸,让我写了再扔,扔了再写。慢慢的我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慢慢的开始有模有样,慢慢的作业本上呈现整版的红勾。她这种特殊又随性的方式,让我从此爱上写字,爱上了笔墨纸香,爱上了文化的味道。
在陪伴我长大的过程中,爸爸的性格也逐渐温柔。由于很瘦小,在学校经常受同学的欺负,我的衣服经常被某些男生画的不堪入目,胆小的我不敢告诉爸妈,就说是自己弄的。可这些终究还是逃不过爸爸的眼睛。
有一天,爸爸带回很多空白纸让我分发给同学们,有的用来画画、有的做数学稿纸,那些淘气的男孩由于担心会分不到这些白纸,就再也不招惹我,还听从我的命令指挥。就这样很顺利的度过了小学六年,于是我成了老师眼中懂事、团结同学的好学生,家里的一面墙贴满了我的各种大小不一的奖状。
无论我有怎样的变化,似乎父母从来没夸过我,除了微微一笑,再不多言。其实我知道,他们的内心是欢喜的,从不夸奖你有多棒,心底却早已骄傲到内伤�。

二
春去秋来,几度风霜,我的头发变长。不记得父母那时的模样,穿的什么衣裳,只记得一双大手拉着我的小手走进中学的课堂。
在我的中学时期,感觉最困难的就是写作文,上了初中才知道写作是一门语言艺术,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不但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考,最后丰富大脑。
但我的脑子却是一片空白,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没有想象力,手中的笔似有千斤重,能憋出300字都感到困难。爸爸又说,你想些什么就写什么,能想出多少字就写多少字吧。于是我就没有头绪的胡乱凑出几句话敷衍了事,然后拿给爸爸看,他就在空白的地方一直添加一直添加,�再让我重新抄录一遍,结果段落多出好几倍。就这样,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表扬被同学们当成范文传看。
那时侯我已经有了虚荣心,也懂得了羞愧,在成就感爆棚的同时,自尊心也在递增。暗暗发誓,一定要写好作文,不当骗子不让别人小瞧我。至今我都在怀疑,爸爸这样做是为了帮助我?还是为了让我崇拜他?反正我还是不赞同他这样的教育方式。
但无论怎样,我从那时喜欢了看书,毕竟是一个好的开端。由于家里图书很少,最初爸爸会买一些《少年文艺》、《故事会》这样的小杂志,后来又买了简易的四大名著,我曾经把这几本书翻来覆去的看,直到看的破破烂烂。后来爸爸又到市图书馆办了借书证,每月定期借回几本书让我和妹妹看,不敢说博览群书,但十几年的积累似乎做到了读书破百卷。
不知道是因为聪明还是悟性,一直对数学有着极大的兴趣,越难越有挑战性,这点的确遗传了爸爸高智商的基因(后面会讲到爸爸的故事)。经常遇到难度较大的题目,我总和爸爸比赛,看谁最先做出来,挑战难题成了我和爸爸之间玩耍的智力游戏。
中学时期,我唯一的谈资就是参加过几次数学竞赛。可惜除了数学,其他课程一塌糊涂,我把这一切都怪罪于脑炎的后遗症,一定是高烧烧坏了我的右脑。在我的印象中,政史地生能够及格都是屈指可数,因为偏科太严重,总成绩却不是很理想。
多想再回到学堂,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拿出头悬梁的劲头,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不为自己,只想博取父母稍许的安慰。

三
多少次,走过那条熟悉的街道,两旁的灯光越来越辉煌,夜晚的身影也拥挤繁忙。尘封已久的温馨记忆如绵绵细雨在眼前洒落,汇成柔弱的小溪一直流淌。
这条街如今几番整改,有了一个很洋气的舶来名——香港街,是我高中三年上学回家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和爸爸走过最多的路,这条路通往世界的尽头。
在我的印象中,高中生最大的特点是每个人的课桌上都堆满了像小山一样的书,几乎每天都有模拟试卷极速考试,每天铺开试卷就开始做题,人已经习惯麻木了。黑板的右上角会醒目的写着高考倒计时,就像悬在头顶的的一把剑。
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经历一次高考,在年少精力最充足的时期经历过冰与火的历练,十年寒窗磨一剑、只为金榜提名时。在后来遇到各种学习提升的机会根本无法与高考的学习氛围相比。
这是一个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的时代,可惜我明白的太晚。在最该吃苦的年纪,我选择了安逸,不懂压力和竞争,忽视了奋斗的意义。
在分秒必争最关键的日子,我并没有拿出全部的精力用于备考,依旧没心没肺的打瞌睡、看小说,悠哉悠哉的过每一天。父母从不过多指责,只有行动默默守候陪伴。终于明白,他们表面上看起来的若无其事,背后早已寝食难安。
忘不了,高中三年,每天晚自习都是10点,春夏秋冬四季轮换,爸爸风雨无阻每天接我回家,不管是外面是大雪纷飞还是夏夜的蚊虫叮咬,爸爸一直默默地守在校门口。我说:不用接了,我可以和顺路的同学一起走。他说:如果是个男孩我就不用接了,谁让你是个丫头呢!他始终不放心我走夜路,在他眼里我的安全胜过一切。
于是,一千多个日子的夜晚,我坐在自行车的后面,爸爸很费力的登车,环抱着他弯曲的腰身,紧贴着他宽宽的后背,那是我和爸爸最亲密的接触,我们甚至能听得见彼此温暖的心跳。
看着街边的商店陆陆续续的关闭,身后的影子紧追不舍,凉风掠过耳旁,好一副温馨的画面,我成了天下最幸福的女儿。

父母用无声的语言,朴实的行动陪我一路成长。一直尽力,竭尽所能把他们认为最好的给我。由于从小体弱多病,但依然无忧无虑的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女时代。
其实我知道父母一生对我的期望很低很低,几乎低到尘埃里,他们并不希望我大富大贵、出人头地,他们只希望我能平安健康的活着就够了。
时光,你能否逆流成河!让我回到小时候,父母还是我现在的模样。
时光,可不可以等等我!等我倾其所有奋力挽留,换父母青丝多过白头。
时光,我知道你一定不想走!请你在此刻停驻,让我们相伴到永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