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内容来自我手账中的《贵族怪癖—French Tricks》。
普罗大众在今天对美有一定的定义,干净整齐是基本,还有光滑无暇的皮肤、细心修正的发型或胡子,女性的话再配上优雅不浮夸的妆容,就是今时今日对美的基本诠释。法国作为全球最美丽的国家之一,无论在时装、美容上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法式的优雅庄重而得体,令人心醉神迷。然而,追朔到旧时代的法国对“美”的定义,不仅大相径庭,同时也有些光怪陆离。尽管如此,这样的“法式传统”依然对今天的美容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洗澡有罪
中世纪欧洲黑死病肆虐,当时的欧洲人认为病菌是由水经皮肤毛孔传入体内的,慢慢演变成认为身体的污垢可堵塞毛孔并保护身体免受黑死病入侵,不洗澡这个习惯一发不可收拾。
当时法国曾经有生活指导书本指出,洗澡会导致牙痛和黏膜炎,也会使脸色苍白,令人更惧怕洗澡。这个习惯于上流社会就更加严重,因为愈尊贵的就愈怕生病,尤其是国王洗澡的次数就更少,有传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在十七岁前未曾洗澡,而路易八世的腿在七岁之前也未曾好好洗过。
以香掩饰
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虽然被成为欧洲最肮脏的时期,但偏偏就是因为人们不洗澡,身体发出的体臭非常严重,才令香水变得盛行。当时的贵族流行外观整洁的亚麻衣物,因为体臭问题,每天需要更换多达四五次,也会以侵透过香料的干亚麻布擦拭皮肤,更会随身携带香水,随时放到鼻端嗅闻。贵族们会在身上喷洒上大量的香水,甚至在下身使用香膏。
看过《香水》这部电影的,都不会忘记戏中的强烈对比——肮脏兮兮的街道尽是污水和垃圾,但每人都对香气有崇高的追求。电影中描绘的,就是法国这段最肮脏的历史。不洗澡的流行令香水业得到贵族们大量的资助,亦为法国香水将来闻名于世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不洗澡也令人们脸上积有污垢,化妆品的需求就更高。路易十四至路易十六时期不分男女都流行在脸上涂上厚厚的白色铅粉,贵妇们更会在颧骨上抹上浓浓的朱砂。然而,“爱美不爱命”,铅粉和朱砂皆带有毒素,对身体有不良影响,有不少人因此而中毒。于是有人提倡把红缎带浸在酒中,再将液体摸涂在脸颊上作为胭脂。虽然这种化妆水价格昂贵,但当时却是一瓶难得。
当时的女性热爱化妆,随身携带放有化妆品、镜子和香水的化妆盒子,亦不忌讳地随时随地补妆。到了Marie Antoinette奢侈而唯美的洛可可时期,女士对妆容的追求更高。
当时流行白皙的皮肤,据说玛丽王后会以柠檬汁、牛奶、干邑、鸡蛋混合做面膜,直到现时仍有人沿用这个配方。也有传言她会在身上涂上樱桃汁,利用香气来俘虏路易十六的心。
到了19世纪,贵族们认为红色的胭脂只有出身不好的女人如歌手、妓女等才会使用。上流的女人都说:“杰出的女性从不穿白色的衣服,从不涂抹红色的胭脂。”
亦舒在《胭脂》一书内说过:“女人,不论什么年纪、什么身份、什么环境、什么性情、什么命运、什么遭遇,生在这一千年前,或是一千年后,都少不了这盒胭脂。”
其实,让皮肤白皙又带红粉菲菲是女性自古而来的愿望,也许曾经流于浮夸,亦曾经让人误解,但胭脂水粉在历史洪流中走了过来,在现今社会发扬光大。
以假代真
不洗澡的习惯,加上当时法国恶劣的卫生环境令头虱非常严重,于是不少人就把头发剃掉佩戴假发,令假发满满成为潮流。当中的佼佼者是路易十三,他为了遮盖头上的伤痕而佩戴假发,而继承者路易十四为了掩饰秃头,也经常佩戴假发,令上流社会纷纷模仿,而佩戴罗马式假发就成了法国王室的一大象征,也是社会地位的表现。浮夸的热潮一发不可收拾,除了在面上涂抹厚厚的白色粉末外,假发也同样被洒上加入橙香花、薰衣草香的淀粉,多以白色为主,有时也会加入不同颜色。
在18世纪,凡尔赛宫内的女贵族包括玛丽王后流行佩戴夸张的假发,不惮繁重更饰上了多种饰品。在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被送上断头台后,这种象征法国王室末期奢淫堕落的潮流也随之消失。然而,男士佩戴白色假发象征威严的传统却在传到英国后一直流传到今——就是法官头上那一顶白色的长卷假发。
假发在法国的盛行,令世界上第一个假发匠工会在17世纪成立,在社会备受尊重。虽然今天过于装饰的假发不再流行,但法国王室的宠爱让假发业成为了一门专业,对于今天的假发制造业有着长远的影响。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小伙伴们喜欢。
Ps:喜欢的小伙伴就动动手指,关注我一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