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到过年我家楼下总聚着一大群孩子,我总是开心的跟着他们,到处走街串巷,喊着“阿姨,叔叔,过年好!”那时候,没到过年,就已经年味很重了,家家户户都会在窗台上,大门上,挂上会发光的大红灯笼,特别喜庆。
那时候的我,只敢远远的看着大孩子们放炮仗,噼里啪啦,震的周围的人都躲着他们,而我总会和一群年纪相仿的女孩子们露着傻傻的笑脸站在一旁,人手两支“仙女棒”,放在手里摇啊摇,用那还来不熄灭的火光在半空中写着自己都不认得字。
到了晚饭的时候,总会听见到处都是大人喊小孩回家吃饭的声音“燕燕,回家吃饭啦!又玩一身泥,看我等会怎么收拾你!”
那个时候的年味可比现在浓多了,到处都是烟花炮仗的砰砰响,还有走街串巷的大人们拉着自家小孩去邻家送年夜饭。
到了十二点,就是大人们的舞台了,那时候空气污染不算重,也没有限制烟花爆竹这一说,家家都会出一个壮丁,抬着巨大的方形烟花来到空地上,等到电视里春晚主持人的数数,数到零时,“砰”,天就变成了彩色。小孩子们总是会撑着眼皮,扒在自家阳台上,和妈妈姑姑们一起,见证着一年最后的结尾。
那时候的年,没有红包雨,没有微信扫一扫,有的是大红色的纸质红包,还有一家人坐在客厅里,盖着棉被,一起看春晚的融洽。
如果可以,我多么希望再过一次,那么欢快,那么喜庆热闹的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