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 •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
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大家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们就会毫不犹疑的拋垃圾,丝毫不觉羞愧。
破窗效应指的是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生活中的破窗效应
排队买火车票时,很多人在井然有序地排队买票,这时一个人突然插到前面去,把钱伸进柜台。如果没有人制止他,就会有两三个人也到前面去都会有一堆理由,能不能先买。售票员如果心软,把票卖给了这几个人,很快,整个队伍就乱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最着急,全都挤到了前面,人群从直线型,变为扇形,混乱不堪。这时候售票员再叫:请排队,请排队,已经没有人会理会。
早上出门晚了,路上遇到堵车,大家都在有序等待通过路口。这时候有一辆车突然插队,没人制止,别的车看到也会插队。大家都赶时间,他能插队,凭什么我要在这死等。于是,路越来越堵。
我们小区实施垃圾分类,只在一楼设了固定的投放点,而且规定早晚六点到八点两个时间段开放。很多人车子停在负一楼,电梯直接到负一楼,不想特意去一楼丢垃圾。有一天有人把垃圾偷偷带到负一楼随手扔在墙角,物业没人管,保洁也没来打扫。后来那个墙角居然成了垃圾堆,大家都往那个地方丢垃圾。直到有人路过忍受不了气味,投诉物业,安装了摄像头,规定了处罚规定,慢慢才有了改善。
最简单的举例,朋友的家起初很干净整洁,有段时间工作太忙,没时间整理房间。鞋子衣服随意放,吃完饭不想洗碗就聚着一起洗。她说每次到家看到家里一团乱,就想着反正已经这么乱了,也就懒得收拾了,于是家里越来越乱。如果她花时间把家里好好打扫下,有一点乱就收拾,说不定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启示
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某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要尽量避免“破窗效应”的发生,从而让人生往好的方向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