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废的话
上一话是讲如何从CAD开始将数据导入GIS进行数字模型建立。而在本话中将具体说明分析的过程。
嘴上和别人说怎么做图好容易,但要用文字描述出来考虑的会有点多,于是反复描述的文字废话就显得多了点……- -请大家见谅海涵下
三、表面分析
先说下。本次制作的过程。
TIN模型转换为RASTER栅格图像——>对RASTER栅格图像进行需要的表面分析
3.1TIN模型转换为RASTER栅格图像
现在还是先打开ARCTOOLBOX。
TIN—RASTER
一次点击三维分析——转换——来自TIN——TIN到RASTER
将三维的TIN模型转换为带有信息的栅格图像。
在INPUT TIN中加入模型中的TIN文件。然后依旧注意下RASTER输出的位置和其他文件摆在一起。(为了便于后期如果需要整个工作文件夹移动的时候不会丢失数据)
RASTER栅格图像3.2对RASTER栅格图像进行需要的表面分析
3.1高程分析
高程分析不需要用ARCTOOLBOX进行表面数据分析。直接使用先前一步生成的RASTER文件就可以操作。
大家注意观察下。左侧的图层。
LOW 2.41 HIGH 260.75是地形中最低点到最高点的意思。
在raster右击打开图层属性在这里稍微解释下RASTER的图层属性。
第一栏GENERAL面板第一栏通用面板。基本用不到。
第二栏Source面板第二栏源面板。上方是这个图层数据的属性。最主要的还是下面那个Set Data Source按钮。可以帮你找回丢失的图层数据文件或更换其他版本的数据文件。
第三栏Extent面板第三栏显示范围。基本用不到。
第四栏Display第四栏显示。在这里可以调整下显示风格。对比对。明暗。透明度。还可以按照你自己的喜好在我那个点开下拉的地方。调整raster的描述方式(这几个差别是数字算法的差别)
第五栏Symbology第五栏符号。最后来到高程分析需要用到的面板。默认左侧选择的是Stretched直译过来是拉抻,还是称之为渐变比较容易理解。
默认Stretched classified
我们这次案例中需要进行的高程分析用到的^classified进行分级。切换到Classified之后按确定就是上图这样。
随后对内容按照需要进行手工分级(0-50,50-100,100-150,150-200,200以上……)
Classify面板
点击分级按钮在弹出的面板中可以直观的感受到高程的分布情况(里面有个冲出云霄的数据这说明这个高程点采集发生错误)
分类建议这里有些自带的分类的建议。我们不用他。面板中的CLASSES是询问分级的数量。在前面提到我们将按照(0-50,50-100,100-150,150-200,200以上……)进行分类。
Break Values在这里键入数据的断点值,(0-50,50-100,100-150,150-200,200以上……)的断点数据分别是50 100 150 200 200以上的一个数据 也就是5个数据。所以在CLASSES保持5。
Break Values最终确认回到。先前的面板。数据都ok了。让我们选择喜欢的配色吧。
Color Ramp按照自己喜好和文本风格选择配色吧!
啥?
都!不!喜!欢!?
……
行。假设你都不喜欢。
在色谱的地方右键打开属性。
Color Ramp自定义然后就弹出了上面这个玩意。都会玩PS吧?还用解释吗?我看不用吧?
啊!
COLOR1的意思就是一个颜色。变来变去……
COLOR2COLOR2……就上面这个意思。
下侧的滑竿一个是明暗一个是灰白……
设定好颜色后一路OK出来后。高程分析的基础图就完成了。
高程分析
3.2坡度、坡向,等高线分布分析
在这里就需要用到三维分析工具中的栅格表面分析插件。
RASTER SURFACE3.2.1坡度
坡度的分析工具是Slope。双击打开。
SLOPE面板
输入输出我就不重复废话了。在这里最需要注意的是第三栏的输出测量方式。在这里按照你自己的需求选择进行Degree度数分布还是Percent Rise 百分比的分布分析。
下面有个Z Factor 是可以调节Z轴的比例。正常分析默认数值就可。
输出结果就如上图。具体美化和前面高程分布中属性调节一样。不重复说明。
3.2.2坡向
坡度的分析工具是Aspect。双击打开。
Aspect面板
很简单。
输出结果输出结果就如上图。具体美化和前面高程分布中属性调节一样。不重复说明。
3.2.3等高线分布
等高线的分析工具是Contour。双击打开。
Contour面板在这个面板中。按照地形实际分布与你自己的需求。输入等高线的间距值。
等高线的属性等高线和前面几个的属性调节是不同的。我随便做几个示例。也不多过多解释了。
地统计分析(二)结束。下次将说明如果将图变成图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