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篇,我们开头提到过,简化的时间管理流程有3步:收集,整理,回顾。时间管理的这套流程搬到evernote里,就变成了3个笔记本:素材本(收集的各种知识碎片);整理本 (对知识碎片的打包整理);超笔记本 (做一些回顾和经验的总结)。只不过,时间管理里流动的是事情,知识管理里流动的是知识。(提示,evernote高级用法一,心里有数,自己在evernote的哪些笔记属于这三类中的一类)
两者之间更深层次的区别在于,知识管理里对笔记做“回顾”的重要程度显得更有压倒性。打个比方,时间管理里的事情就像金钱,对其回顾,就好像有个印象,知道自己花钱的快慢;知识管理的知识更像房产,对其回顾,就好像是为了增值,不然它就只是泡沫一堆。
上面的比喻可能并不恰当,只是想表达一点:时间管理更需要流动,知识管理更需要沉淀。
(小名,你讲得太哲学了。好吧,先认个错,在后面的文章里小名会给大家举更多的例子,把这道理讲透了。)
今天我们要讲知识管理软件evernote(中文叫印象笔记)的高级用法,要给大家灌输的最重要观念就是:做笔记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回顾。(evernote高级用法二,思想层面的,适用于一切笔记)
怎么来理解这句话?
这礼拜看到我一直关注的大牛 世联地产的李公子推荐了一篇文章,里面的核心观点是:人类最大的进步是实现了记忆的外部化。最新鲜的一个例子是,3D打印可以让人把自己的创意直接变成现实,这就是记忆的外部化。(回复“李公子”,有真相)
笔记其实也是一种记忆的外部化。我们把碎片的知识记录下来(不管是什么来源),就省去了大脑记忆的麻烦,但带来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的大脑从此欢快地对笔记不闻不问,那笔记也就真的不是属于我们了,被彻底外部化,甚至是边缘化。
所以,小名语重心长的强调:做笔记,要回顾。
这句话的重要在于它引出了后面我们要讲的很多技巧。
比如,大家想想,如果我们回头看笔记时,往往会遇到什么?
纸质的笔记,可能是字看不清了,导致无法理解,电子载体的笔记不会存在 字看不清的问题,但是”无法理解”的问题 还是可能会发生。
那么,继续发散思维,导致自己看不懂自己笔记(或者看起来很费劲)的原因是什么?
这要怪我们的语言,一词多义可以 让语言变得灵活的同时,也导致了出现歧义的可能。因此,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运用一些小技巧来避免 回顾时候遇到歧义的 理解困难。
给大家的一个秘诀是:写笔记的时候,勤用空格,在该断的语句间用空格隔开。仔细观察一下,小名这篇文章在哪些地方加了空格,有没有让你读起来更顺畅。(evernote高级用法三,勤用空格,适合所有笔记)
回顾,让笔记存在 你深深的脑海里。今天就讲到这里,思想层面的铺垫完,更多的技巧就可以在下一篇中带出。小名 不希望填鸭式的灌输思想,也不希望摆摊式的铺排技巧。其中的苦衷,其中的平衡,希望你能理解,也能用心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