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巢湖文海
浅谈《书谱》和《琵琶行》

浅谈《书谱》和《琵琶行》

作者: 李刚7777 | 来源:发表于2020-03-25 16:53 被阅读0次

    文:李刚7777

    作为流传下来的文学类大型文献《书谱》是一部评价书法艺术的综合性著作;而《琵琶行》则是一首叙事长诗。咱们先从白居易的《琵琶行》说起。

    叙事诗作为一种大型文学体裁,流传下来的也不少,像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长恨歌》、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其五》,还有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诗.木兰辞》等。就写实手法和语言修辞,《琵琶行》表现的更为直观,更为通易,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


    《琵琶行》插图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着“诗魔”和“诗王”之称。曾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留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琵琶行》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元和十年六月,当朝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面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不予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此举无疑触怒了掌权集团,他们除了弹劾白居易越权之外,居然还给他扣了一顶比“莫须有”还滑稽的罪名,说白居易的母亲是在观花的时候坠落井里而死的,而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的诗,这就有伤孝道,于是将他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后所作。


    《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人生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诸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等名句,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满之情。

    作为一首叙事长诗,《琵琶行》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在民间流传极为广泛。



    《书谱》图片

    点评书法的著作比较有名的有东汉蔡邕的《笔论》、南齐王僧虔的《笔意赞》,再就是孙过庭的《书谱》。今天着重谈一下孙过庭的《书谱》。

    孙过庭(646~691)。中国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名虔礼,以字行。吴郡富阳(今浙江富阳)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曾任右卫胄参军、率府录事参军。胸怀大志,博雅好古。擅楷书、行书,尤长于草书,师承王羲之、王献之,笔势坚劲,直逼二王。著《书谱》2卷。生卒年:646年-691年(享年45岁)


    《书谱》原文    公元687年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篇幅太长,仅摘选其中第一章节)


    原文释义:

    自古以来,善长书法的人,汉、魏时期,有钟繇(yóu)和张芝的卓绝书艺,晋末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精妙。王羲之说:“近来研究名家书法,认为钟繇、张芝确实超群绝伦,其余的不值得观赏。”可以说,钟繇和张芝死后,王羲之、王献之继承了他们。王羲之又说:“我的书法与钟繇、张芝相比,与钟繇是不相上下,或者略超过他。与张芝的草书比,排在他后面;张芝精研熟练,临池学书,把池水都能染黑了,如果我也下功夫到那个程度,未必赶不过他。”这是推举张芝、自认超越钟繇的意思。考察王羲之书法的专精擅长,虽然还未完全实现前人法规,但能博采兼通各种书体,也无愧于书法了。

    王羲之的书法与钟繇、张芝相比,只有专工和博涉的区别;而王献之比不上王羲之,则是毫无疑问的了。


    赏析

    初唐书论,最重要的还是孙过庭的《书谱》。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且见解精辟独到,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从而成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辉煌的阶段。这里,着重介绍《书谱》对书法艺术"表情"本质的揭示与阐发。 书法艺术的根本追求何在?书法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中国书学真正成熟与自觉的表现。而孙氏主要的理论贡献,就在于他在《书谱》中一以贯之,对中国书法的"表情"本质做了科学而鲜明的揭橥与反复而深入的论述。

    首先,孙氏在阐明由掌握篆、隶、草、章各体书写不同特征,进而上升为书写艺术时说:"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就是说,在掌握了各体书写特征之后,还要以"凛"与"温"、"鼓"与"和"等各种艺术手段,使文字的书写具有"风神"与"妍润"、"枯劲"与"闲雅"等多种相反相成的阳刚与阴柔之美,才能升华到艺术的境界;只有进入了这种艺术的境界,才能实现书法"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最终追求,书法作品也才能具有"千古依然"、"百龄俄顷(书家一生中不同时期的情怀于书作中顷刻可见)"的长远审美效验。"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就是表达、体现作者的个性与情感,即表情达性。这里,孙氏一语道破了书法艺术的根本,这是有重大意义的。情感--这一中国书学的根本命题,在孙氏以前,除去东汉蔡邕《笔论》在阐述书法创作心态时提到"欲书先散怀抱",以及南齐王僧虔《笔意赞》在阐述如何体现"神采"时提到"心手达情"之外,向来无人论及,更没有人把它视为书法创作的根本追求,而孙氏竟破天荒地、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了书法这门表现心灵的艺术的真谛,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书谱》图片

    孙过庭的《书谱》专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比,《琵琶行》脍炙人口民间流传广泛;但《书谱》作为专业领域的著作,已经将书法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对书法的点评,至今无人超越,对文学艺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文化的贡献更大。

    (注:部分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书谱》和《琵琶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ai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