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
人的睡眠依靠人体“阴平阳秘”保持正常,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的转从是睡眠的重要保障。
生理条件下,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有所养,心血得静,卫阳入于阴而寐。
不寐的病因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逸失调,体弱病后导致阳盛阴衰、阴阳失衡产生本病。
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时寐时醒,甚至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不眠。
不寐亦称失眠,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
一、情志失调,心神不安
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过极均能导致失眠。
其中与心、肝、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心主血,藏神;肝藏血,血舍魂;脾藏意、主思,三脏功能失常,最易诱发失眠。
其一、情志不遂,暴怒伤肝,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魂不能藏,火热上扰心神,魂不守舍而不寐。临床除有难以入睡外,亦可见多梦易惊,肝火流注胸胁可见胁满、急躁易怒、善叹息之证。
其二、喜笑无度,心神激动,心火独灼,扰动神明而见心烦不寐,心火灼伤阴津则见口舌生疮,心火下移膀胱可见小便短赤。
其三、思虑过度,思则气结,气机不畅,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无以养心安神。《类证治裁·不寐》云“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临床由于心脾两虚,心神不安而见失眠多梦,醒后不易入睡;血虚不能上荣于面而见面色无华;气虚血少可见舌淡脉缓弱之证。
二、饮食不节,脾胃不和
饮食失调,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运化功能致宿食停滞,影响胃气升降之职,胃气失和,阳浮越于外,以致睡卧不安。
临证兼有脘腹胀满疼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之证。
三、肝胆郁热,痰火上扰
肝胆之经有痰热内郁,痰火内盛,上扰心神,而致心烦、失眠,如《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云:“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热致不眠者多矣”。《血证论·卧寐》中有“肝经有痰,扰其魂而不得寐者……”。肝胆之经有热痰上扰则口苦、目眩;痰瘀阻滞气机有头重、胸闷、恶心、嗳气之证。
四、心虚胆怯,神不守舍
平时心胆素虚,善惊易恐,夜寐不宁。心气虚则神失所养,心神不安;胆气虚,十一脏皆受其影响,尤以心为甚,心神不宁而不寐。《沈氏尊生书·不寐》“心胆惧怯,触事易惊……虚烦不眠”。心气虚可见心神不安,终日惕惕,虚烦不眠,心悸,气短,自汗;胆气虚遇事易惊,多梦易醒。
五、久病体弱,精血亏虚
先天禀赋不足,房劳过度而致肾阴耗伤,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阴,而致心阳独亢,阳不交阴,或久病妇女崩漏日久、产后失血,气血亏虚而致心血不足,不能上奉于心而致心神失养。《景岳全书·不寐》云:“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亦云:“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肾精亏耗髓海空虚则头晕,耳鸣,健忘;腰府失养则腰酸;心肾不交精关不固则梦遗;心血不足可见心悸健忘,头晕,肢倦,神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