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时代,学习基本知识还有必要吗?
将知识外包给数字共享平台是21世纪的重大叙事之一。无论你自己掌握哪些专业知识,云端都已经知道了,或是很快就会知道。网络的知识更新速度比你更快,网络检索知识的速度也比你更快,并且还能更好地找出关联。那么,接下来会怎么样呢?
现在的我们使用的智能工具越来越便捷,出门不会开车就打车,回家后各种家务外包给智能机器人,还有请很多“专家”人士协助管理自己的人生,那还要自己这个活生生的人去做什么事情呢?现在自己更期待仪式感和镜头感了,所以很多事情还是得靠自己。
2.授人以鱼,未必不如授人以渔
问题不在于手写草体字是否还有价值,而在于取消它之后,替代的课程是否能带来更多价值。上课时间用来教写草体字,就意味着这段时间不能用来教其他内容。
传授事实,还是传授方法,是教育的永恒困境。在传授事实的这一边,是背诵乘法表、历史大事日期和教规;在传授方法的这一边,是强调批判性思维和技能(比如怎样在互联网上查找事实,以及你是否需要用到某一项事实)。如果用这种简单化的方法来提问,我们大多数人都倾向于传授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
我还想着多手写,少打字,现在写字机会越来越少,别提说练书法陶冶情操,不过在手机上打字一直使用26键而不是更便捷的方式拼音输入法。
3.千禧一代都知道些什么?
千禧一代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新方法,却并不知道知识本身。按照定义,千禧一代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0年前后,是第一代靠着复制维基百科,而非照抄《世界百科全书》做作业的孩子;他们从深夜脱口秀节目《每日秀》里了解新闻,却不看真正的电视新闻节目。如果说当代媒体油炸了我们的共同大脑,那么,它带来的损害,在千禧一代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我本人就属于千禧一代的尾巴。
智能手机把互联网的答案放到了你的手指下;在这种随时都能便利地获取答案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人,似乎有必要重新评估一下记忆事实的重要性了。就这个意义而言,美国千禧一代可能指示了全世界的未来走向:人们知晓的信息越来越少,因为没必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