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有时你会觉得有些孩子总是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不能自拔,这些孩子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现状不满,但却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希望,他们总习惯把现在能做的事情留给未来。
这些孩子对考试和未来从不感觉紧张,这并非是他不在乎,而是他对未来有着盲目的自信。在他们看来,考不上本科无所谓,大学还可以专升本;选不到理想的专业也没什么好担心的,隔壁杨阿姨家的孩子大学就换了专业;甚至考不上本科也无所谓,反正现在很多研究生也失业。我未来好好努力工作不就行了?
他们有理想,有追求,但他们不愿意正视惨淡的现实,也没有耐心处理眼前不会做的难题,背不会的单词,他们有雄心壮志,但又不能接纳自己,也没有从零开始的勇气。于是,他们把关于未来的乐观的信息拼凑到一起,最后就给自己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大学可以通过努力再去升本科,还可以换自己喜欢的专业,即使考不上好大学也没关系,未来只要努力工作,灰姑娘也可以遇上霸道总裁改变命运…… 我以前会骂这些孩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的本质了。这些孩子从心理学上来看他们其实是一种在现实受挫之后保护自己的行为,或许他自己未必也这么坚信未来就是这么美好的。但下意识的他们要给自己这么一个“安全屋”。所以,他说他的,我听我的。这并非我冷漠,而是我觉得我能教的都教了,我不能戕害他们的心灵,也不能盲目鼓励这样的行为。
这些孩子偏偏要在考试的最后谈恋爱,放纵自己,最终又描绘自己曲线完成自己宏伟理想的计划,我觉得剩下的只能让事教了。当然,我不认为这是他们愚蠢造成的,因为谁都年轻过,涉世不深犯下的错误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希望他们在未来不要再做功能性文盲。对自己的前途要有个合理的规划,在规划时最好心疼一下未来的自己,不要总把所有的困难和不确定都留给以后,尤其是今天就可以实现的,最好不要留到明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