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被起诉、面临高额赔偿、即将濒临破产,作为股东和发起人之一,你会怎么办?《天道》里格律诗公司被乐圣公司起诉不公平竞争、要求600万赔偿、而公司注册资本才130万,即将资不抵债。三位发起人和原始股东:冯世杰、叶晓明以及刘冰,立刻向大股东欧阳雪提出退股。欧阳雪强忍内心的翻江倒海,当场办理了股权转移手续。送走三人后,仍是忍不住大哭一场,欧阳雪就想不明白了:
格律诗到底是谁的事?是谁非要找高人指条道?是谁需要通过格律诗解决生存和事业问题?
很显然,这三个问题都指向了上述三位股东。明明是冯世杰需要帮助自己的家乡脱贫解困有饭吃、叶晓明需要新的机会提升事业、刘冰需要一个饭碗解决生存,为什么当公司遇到困难的时候,却一起、立刻、抢在诉讼结果出来之前赶紧脱身,溜之大吉呢?
表面看,是这三个人没有责任心,没有担当,遇到问题立刻逃避责任。往深里想,是人的本能,自私,自我保护的本能,规避风险,趋吉避害。
那为什么他们仨明知道自己是扛不起责任的,当初还入股呢?因为他们想找人来扛。从公司创建就可以看到,一开始他们就希望由丁元英来扛,是无奈之下才接受欧阳雪出资占股51%的事实。一开始他们的心思就很明白,希望跟着有能耐的丁元英沾光,分享红利,吃大户,但并不想承担风险和责任。
这,正是书中反复提到的典型的弱势文化。等、靠、要,从来不想自己去做、自己去争、自己站起来,只盼望这一个救世主的出现,靠着这个救世主的慈悲获得想要的生活。
这种弱势思维,使得他们仨连最基本的常识和思考都忘记了。乐圣公司的起诉书主要是指向他们以低于成本价销售。欧阳雪从不参与日常事务和经营,所以不知道成本是多少,但这仨人已经在公司呆了一年多,绝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主要生产地王庙村,各种零部件的收购价一清二楚。甚至在展会之前决定降价的股东会上,他们仨还讨论过降价后利润只剩下3.2%,有着非常明确、准确的数字。
既然清楚明白自己不是低于成本价销售,为什么不去应诉,为什么反而对自己前景绝望悲观,为什么还没有正式开战就求饶,就放弃,就弃甲而逃?这岂不是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要了,最基本的逻辑推理都置于脑后了?
那是因为恐惧。在他们仨心中,有的只是对乐圣的恐惧!乐圣在国内的名气、地位令他们不敢挺起腰板对战,乐圣老板的声望和权势令他们不敢据理力争。
做人为什么会做到这样懦弱毫无底气?强势文化是遵循事物本身的规律,弱势文化则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获取施舍。这三个人是典型弱势文化熏陶下的弱势思维,不是用事实本身思考,而是一开始,从心理就臣服于强者身下。因此才会明明知道自己没有低于成本销售,而罔顾事实,只想向乐圣公司求饶。
接下来,欧阳雪继续质疑:商业投资就要承担商业投资的风险,请高人指点就要承担请高人决策的风险,这是天经地义的诗,不能承担风险就不要来凑热闹,怎么可以这样!
当初冯世杰他们看中丁元英的原因其实很清楚:首先,丁拥有市面罕见的高品质高档次珍稀大碟,说明身份不俗品味不俗,只是暂时落难;其次他不是古城人,却能请到古城有家有业有一定声望的维也纳酒店老板来投资,说明他身份尊贵资源人脉广阔;再其次,芮小丹,这位小有名气的警察,其身份和名气,就是丁元英人品的背书与佐证,一个警察都信得过的人,理论上不可能是个骗子。
正是基于这些分析,他们仨选中了丁元英,并精心设计了套路去认识丁、接近丁,最终心想事成参股创办了格律诗。但为什么遇到困境,立刻就把这些之前的分析判断都抛到脑后,不再信任,而且过河拆桥呢?
因为弱势思维是短视的思维。既然都不打算靠自己,只一心想靠救世主来解救,这样的思维模式自然就不会去自主谋划将来,就不会向前看,别说长远目标,连眼前都不一定去思考。短视,才会轻易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另一方面,弱势思维是不自信的,压根就不相信可以自救,只是怨天尤人等待救世主的施舍,等待强者的道德慈悲,根本不相信自己可以站起来的人,自然是站不起来的。
难怪作者借丁元英之口感叹: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亲爱的手机前的你,是否也赞同呢?我是教育实践探索者AICC,用阅读明白道理,用阅读传递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