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个月,小范同学对我读的书提起了兴趣,她似乎刚刚发现原来日常生活中的家长教育孩子,也是有专门的书来讨论的。文中提到的小故事特别有趣,好像有些在我家出现过,有些听朋友聊起过。于是,她让我带着,翻查了我的书柜,把相关的书都挑了出来,说是要看看。
我们俩坐在同一张书桌前,我偶尔抬头看看正聚精会神、如饥似渴看亲子关系书的小范同学,内心止不住地忐忑,好似正在接受她的检阅,我的日常做法说法,是不是都要被她找到依据,来判断做得对还是不对呀?忍不住总想看看她看的内容,被她发现了,就是一句警告:好好备你的课!
前段时间,她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大人都不相信小孩呢?我已经忘记当时的具体情景了,可能是与我总提醒她好好喝水、认真写作业有关。难道说,她对我的回答不满意,自己来寻找答案了?!
连续几天,她看得意犹未尽的,还极力推荐我看一看其中的一些案例。果不其然,她和我讨论了我的一些日常做法。她说:“妈妈,你真的没有像书里那样批评过我。”我生气地吼她时,她说:“妈妈,你的大脑盖子打开了。”
她看书时,我提醒她抓紧时间去上英语课。她说:“妈妈,你看,不应该在小孩子专注的时候打扰她”。我才意识到,自己说得挺仓促的,而且提醒了好几遍。
这两天,她和我提到了多次,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和共情。
路上散步时,她说她有两个发现:
“第1个,在学校里老师说什么,就得做什么;
第2个,和学习无关的,不能回答在试卷上。
比如,问:你最开心的是什么。有四个选项:A. 帮妈妈做家务 B. 吃喝玩乐 C. 帮老师做事。D. 上辅导班
我最喜欢是B和C,可是不能选B写在卷子上。“
……
我发现了,小范同学是个有趣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