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第八届全国教育行走校长论坛拉开了帷幕。上午场终于迎来了南方科技大学第二实验学校的唐晓勇校长的分享,他以《数字儿童应该如何学习》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数字化时代儿童学习方式变革的大餐。
唐校以他跟踪观察的孩子为例子,为大家展示了一个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发生的变化,环境不同,就会塑造不一样的人。回归到当下,我们身处一个瞬息万变的数字化时代,面对我们教育的对象,他们属于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有着不同于我们那个年代的特征。唐晓通过自己24年数字化探索的发现,总结了作为数字儿童的个性特征:技术熟练、自我学习、独立思考、主动质疑、自由表达、知识面广、合作探究、高度互联、善于交往、个性突出、多任务处理等。
凡事都有两面性,数字技术也是一样,既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对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儿童带来了消极影响。唐校讲到的几种消极影响也的确引人深思,比如碎片化思考、专注力不足和社会情感缺失等等。
那么,数字儿童面对怎样的当下与未来了?唐校列举了几幅AI制作的画,令人惊讶不已,通过几幅画,让我们看到了技术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逼真,还有更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名画气质。这就是传统模式下的技术很能完成的心想事成。正如唐校说的,真正的危机到来,多少人还浑然不知!唐校还以近期很火的ChatGPT,展示了数字化时代带给我们的冲击。回到儿童身上,儿童与未来的关系就是一种可能性,与未来产生联结点。123年以前关于未来的想象,在当下都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当下的教育应该思考的话题,如何面对不确定的现在和更加不确定的未来?教育如何顺应时代而改变?如何培养掌握AI的人?就要培养数字儿童核心能力——创造力。
唐校以南科大第二实验学校的统整课程为例,生动地展示了他们学校以数字化儿童为立场的课程设计样态,详细地分享了数字化时代应该如何设计儿童的学习。
数字化时代的儿童学习特点:在技术支持下学习,在真实世界中学习,在时间探索中学习,在合作协同中学习,在对话商讨中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汇报表达中学习。
数字化时代的儿童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混合学习、探究学习、团队学习、实践学习。
数字化时代的儿童课程形态:主题式、统整式、跨学科、综合化、项目化、数字化。
数字化时代的儿童课程指向:与生活联结,与国际接轨,与未来共进。
为了实现让儿童创造着成长,必须明白两个问题,一是为谁而设计,二是数字儿童的核心需求是什么?作为教师,心中就一定要铭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数字儿童,我们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以儿童的视角,看见儿童的内在需求,只有以儿童的发展为核心,才能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让孩子在创造中不断成长。唐校展示的学校的统整课程更是一道项目化学习成果的大餐,开阔了所有人的课程视角,让我们看到了把儿童培养的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设计创造的模样。
唐校以看见儿童、重构学习、赋能未来三个关键词总结了分享,真的是意犹未尽,受益匪浅。未来已来,作为数字时代的教师,如何培养数字时代的儿童,唐校的分享就是最好的回答,其中的理念和行动值得我们不断反思和践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