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律”这个词慢慢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笔者认为,自控力,就是可以让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自己的计划的相匹配度。
某某领导,每天早上6点起床,开始健身,7点30吃早餐,8点到公司开始准备,9点是第一个会议,将以这个会议作为今天的工作伊始。
在看到上述信息时,我们第一反应是什么?我们可能会对他人的自控力感到赞叹,或者我们的脑海中会有一种想法:难怪他能收获如此人生,全因他的自控力异于常人。那么,我们高度自律了,是否就能收获同样精彩的人生,同样磅礴的成就?
答案是未必。自律就会收获精彩人生这句话,和努力就会成功一样,不具有任何参考或者思索的价值。首先每个人对“自律”的定义也是不同的。我每天坚持6点起床跑步,工作中坚持一丝不苟,绝不会出现中途开小差的情况,我将自律视为约束,一开始我踌躇满志,在经历了一周后,我渐渐怀疑自己,在经历了一个月后,我彻底放弃了这种生活,因为它在未带给我想要的成就,同时还让我自己痛苦不堪。
自控力来自哪里?
自控力是源于我们的意志力吗?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想,来产生我们想要的自控力吗?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对有一点,对是对在我们确实可以人为的用意识对自控力进行获得。不对有两点。第一点是在于我们无法坚持任何事,或者说任何事,如果是需要我们额外的去坚持才能做下去,那么我们终将放弃它。第二点是忽略了自控力的生理产生点。
自控力实际是我们大脑中的前额叶区域产生的,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前额叶受损,那么我们不管内心如何,我们都会失去对于自控力最基础的缰绳,我们将无法约束我们的情绪,行为,还有注意力。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人类大脑的前额叶区,要明显大于其他生物。笔者自认为可以这么定义:生物的智力等级越高,对自控力的掌握也更强。
如何提高自控力?
首先是对于身体的基本爱护。像我们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自己吃饭不香,睡觉不实,吃不好睡不好,白天工作没精力,更不用说学习了,要不注意力很难集中,要不学了东西记不住。本章我们不讨论如何学习,但我们不得不提到,身体的健康与否,确实会影响到我们的自控力的展现。
其次是“去道德化”。什么是去到的化呢?我们来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比如说今天白天工作一天了,晚上感觉很累,但是自己想要考的证书还有3个月就考试了,即使自己还有剩余的精力,也会拿“今天上班已经很累了”这个点来约束自己。比如说我们减肥,坚持了一周每天不吃晚饭(虽然我们知道这种方式并不可取,但是总会觉得自己越痛苦收获就会越丰盛),等到了周末,朋友打电话过来说去吃顿火锅,我们很容易就动摇了,我们会告诉自己,已经坚持了一周了,已经经历了不少痛苦,或者别的想法等等。
爱护身体,是通过“外物”来提高自己的掌控力。而“去道德化”则是从内部提高自己的掌控力。去道德化的解法是:将这件事视作自己分内的事。我们从这个视角出发,重新去看我们之前的行为:我们在经过了一天的辛苦工作后,需要继续去准备考试的事宜,因为我要通过这次的考试,今天的学习任务便是我分内的事。这种心态的转换,其实是为了让我们的目标更加清晰,让我们的目标帮助我们完成接下来的行为。笔者自己用了两周这种做法,确实有效果,内心程度上减少了很多抗拒,做事的效率和心态自然就好了许多。
在聊完了笔者对于自控的理解以及如何更好的自控之后,我们再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如果我们高度自律了,是否也会收获同样精彩的人生或者在工作中取得磅礴的成就?答案其实是复杂而模糊的。因为自控力,只是帮助我们提高了执行力这一点,好比我们有了已把尚方宝剑,但是如果没有好马车,我们去不了远方,如果我们没有好肠胃,我们就吸收不了能量来帮助我们挥动手中的尚方宝剑。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复杂的,让我想起罗翔老师的那句话,我们能有今天的成就,首先是感谢命运的庇护,若非命运的庇护,我们的理想,抱负,不过是空谈罢了。
笔者想表达的是,我们既要认识到自控力是一把尚方宝剑,也要认识到不是只有尚方宝剑就足够了。把能想到的事都做了,把能做到的事都在自己的能力边界之内做到最好,那么成功与否,我们也不会觉得遗憾了,因为我们知道,即使时光倒流,我们也只能做到当初的程度了,没有“我本可以”,因为当初的我们就已经尽力而为了。
希望我们可以借助知识,改变我们的思想,通过思想,改变我们的行为,通过行为,去创造属于我们的精彩人生。那么,今天,你有自控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