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做“小医生”》一节中,朱老师渗透了作文修改的方法。他所讲到的修改很简单:一、通读文章弄清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二、找出错字,病句以及用得不对的标点。三、复查一遍。
这简单的三条概括的很全面,有全面的把握--主要内容和中心,有细节的指导--错字、病句、标点,有改后的复查、反馈。这样由面到点,再由点到面,经过反复地练习,在孩子们心中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写作能力,鉴赏能力,也一定会有提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错字、病句、标点符号,这些有针对性的点的训练,绝不是一节课就能掌握的。做为老师,要把这些点,细化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一点一点地教,一点一点地练。
这让我想起了管建刚老师说过的一个观点:“一节评讲课,你想让孩子提高几分?10分, 5分,还是2分?都不对,每一节课,如果孩子们能提高0.5分就很棒了。但一定要练会,学透,记牢。一节课提高0.5分,十节课提高5分,一学期将近20节作文课,就能提高10分。那一学年呢?两学年呢?所以,一节课不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学生能够学会多少知识,吸收多少知识。”
是的,有时候“少”就是“多”,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夯实基础,才能越学越好,越学越多,越走越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