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清心写作训练营读书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一)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一)

作者: bluecafe | 来源:发表于2018-01-02 22:17 被阅读408次
    普林斯顿大学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笑到最后的是一辈子接受教育的人。

    最近读吴军老师的《大学之路》,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如果一年之前读到这本书,在美国参观那些名校时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实践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条路,同时读书也是另一条获取知识的道路。我们选择一条路的同时,就会放弃另外千万条路。同时,各有所长,我们需要借鉴专家的经验,会少走很多弯路。

    吴军老师强调这不是一本升学指南或子女教育指南,也不是介绍美国大学的大全,但还要让我这个高等教育的从业者有很多收获。

    (一)、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笑到最后的是一辈子接受教育的人。

    在中国,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考大学。因为在亚洲人看来,有大学的学位是进入或维持在较高社会阶层的唯一途径,同时也是获得体面工作和收入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在欧美人看来,上大学只是某些职业(如律师、医生和工程师)必不可少的途径,但是并非所有的职业都需要上大学。

    很多考上大学的孩子认为总算完成了家长交给他们的使命,上了大学就迷茫了。不知道为什么上大学,不知道在大学该干什么。等混到拿毕业证书的那一刻,又觉得自己总算结束了很不情愿的考试生涯,接下来一辈子再也不想学习了。

    中国的很多家长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在人生这场马拉松比赛中,拿到一所名牌大学的烫金毕业证书,也不过只是取得了一个不错的站位而已。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拥挤,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跑中,绝大部分的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到后来,剩下的小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发愁怎样找到一个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

    所以,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笑到最后的是一辈子接受教育的人。

    让孩子明白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这样他们的路才能走得更长,作为家长,要做到

    1、不能让孩子害怕教育

    2、由着孩子的兴趣,学习和从事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两种教育理念

    1、纽曼式大学

    约翰.纽曼(John Newman)是英国牛津的大主教和大教育家。他系统地总结了以牛津大学为代表的英国高等教育的成功之处。一是,强调在大学里,除了学习知识,学生们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彼此成为朋友,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人生经历,缺乏了这些,大学生活就不完整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人,而不是发文凭。也就是大学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根本。

    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富有同情心而又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相互学习。他们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且掌握独到的行为判断力。

    二是,大学是传播大行之道(University Knowledge)而不是雕虫小技的地方。一个大学生的知识面一定要广,不能局限于换一个专业里少量的课程,也就是通才教育。

    要实现通才教育,必须具备两个要素: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选课和换专业的自由;其次,要有足够丰富和宽泛的课程共大家选择。否则即使学校允许学生自由选课选专业,可选的专业却很少,通才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美国的哈佛大学是著名教育家艾略特在美国发展通才教育的典范。只有6000名本科生的哈佛大学,居然开了6000门课,再加上可以在麻省理工学院课,一个本科生能想到的课程在那里都可以学到。

    但是对于规模较小的文理学院,要开出几千门课并不容易,所以通常会与临近的一流大学合作,让自己的学生在那里上课。如包括卫斯理学院在内的美国七姐妹女校,各自和一两所综合大学结成联盟,以方便学生选课。还有一些学校联合授予学位。学生在两个学校选择不同侧重点的课程,然后由两个学校联合授予学位。

    2、洪堡式大学

    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是普鲁士德国的外交家,却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于工业社会的普鲁士教育体系。

    在洪堡的体制中,学生毕业时必须对一个专业有比较精深的了解,这和纽曼的理念完全不同。为了让学生们做到这一点,很多专业的学生需要五年才能毕业,而最后的两年则是完全学习非常精深的专业知识。而在2000年以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是实行五年制。

    在普鲁士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技能教育成为大学的中心任务。这样,大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就是马上能用于国家工业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知识,一走出校园就能为社会服务。如此一来,普鲁士很快由欧洲的一个农业国迈向并实现了工业化,成为19世纪欧洲最强国。欧洲各国看到普鲁士和后来德国的崛起后,都纷纷效仿德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前苏联在十月革命后,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也采用了洪堡教育体系,并且片面强调专才培养。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受苏联片面理解洪堡体制的影响,搞了将理工专业分离的院系调整。

    而在19世纪下半叶,美国工业革命的推进,让他们适时引进了洪堡的教育体系,美国的理工科教育便源于那个时期。如今的麻省理工学院,尤其是加州理工学院,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深受洪堡教育理念的影响。

    两种教育理念能否合二为一?

    仅就本科教育而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原因有三:

    1、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同时兼顾全面发展和培养自己的专业特长。

    2、办学的成本问题

    3、社会上很多人不觉得有这个必要。

    直到今天,要想兼顾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延长教育时间,把教育分成本科的通才和素质教育,以及研究生院的专才教育,别无他法。

    耶鲁大学塔楼

    (三)大学着,大师也?大楼也?

    梅贻琦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吴军老师的观点是:大学不仅要有大师,还要有“大楼”(好的硬件条件),否则大师的教育理念就无法落地生根。因为只有硬件有了保障,才能给学生请到最好的教师,提供足够的课程、图书和研究室,开展学习和研究。

    美国的哈佛和斯坦福等大学在很多地方超过老牌的牛津和剑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前者的财务状态要比后者强很多。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pq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