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公布了,简单粗暴地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早点睡觉。
前段时间,有篇文章刷屏朋友圈,分享者是微博用户@卡卡Prancil, 讲述自己因常年熬夜突发脑出血,一度被下病危通知书的经历。
之前还好好的,没有任何预兆,某天起身时,脖子一阵剧痛。随后9天的紧急治疗中,她每天打20多瓶药来止血、去肿,因为颅压高,她几乎吃什么都会吐,最后连胆水都吐了出来。
能保住命是不幸中的万幸,时间往前推:
2015年3月,百度技术人员林海韬,被同事发现在睡梦中猝死,他从大学毕业到加入百度也才4个月,死前曾在微博多次吐槽,“压力大”、“累”、“困”,曾48小时不休不眠。
2016年6月,34岁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6号线站台上突然晕倒,随后失去意识,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其友人介绍,金波平时工作很拼,经常熬夜。
2017年2月,东莞证券董事长张运勇突然辞世,此前,他在这家公司废寝忘食地拼搏了13年。不仅自己倒在了事业辉煌期,旗下3000员工的IPO梦就此破灭。
中国平均每天有上千人猝死,而熬夜、睡眠不足等因素,又极大提高了猝死概率,这种事随机发生,一点也不挑人。看到网友的切肤之痛,我们内心会被敲打一两下警钟。
然后呢?大多数人还会继续熬夜。
我曾对不下十个朋友说过“早点睡吧”。劝来劝去发现,已经成了和“多喝热水”一样不疼不痒的社交关心。也难怪网上有句话越来越流行——「不熬夜,成了现在最难的自律」
02
也许你觉得死亡离你很远,但亚健康却离你很近。
有新闻报道,超过8成的中国人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近7成人通常在深夜11点以后入睡,逾6成受访者表示,一周中超过6天都在熬夜。不用新闻说,都市人的众生相,经常是互道晚安之后,手机屏幕很快又亮起。
熬夜其实也没什么坏处,
也就是让你的眼睛,长点眼结石,顶多失明;
也就是能让你,离癌症更近一点;
也就是让年轻爱美的你,变胖变丑而已;
也就是让你,更快成为秃子而已;
作家艾小羊讲过一个故事:
一位女孩年轻时供职于北京一家大报社,她下狠心,借钱买了件貂皮大衣。她把这件大衣视为“战袍”,穿着它参加各种party,采访到很多同事根本摸不到的人。
那时写篇稿子可以拿一百块钱稿费,而一件貂皮大衣要九千多,她就开始每天熬夜写稿,白天要靠吞食大量维他命和咖啡维持精力。钱终于还清后,她也落下了神经衰弱的毛病,40岁就退出了江湖。
腾不出时间来睡觉,迟早要腾出时间来生病,无论你多努力、多有才华,没有健康,一切归零。
03
「熬夜有害健康」,难道大家心里没点数吗?有的,道理都懂,但就是忍不住。
实际上,大多数的忍不住又都和这三种心理,多多少少有关,分别是自虐者模式、压抑者模式和焦虑者模式。正如剑圣喵大师说,「假装快乐的人,都是熬夜的一把好手」。
先说自虐型。有位心理咨询师观察到,相当多的夜猫子,一开始是被迫的。
被迫熬夜很常见,我去年到深圳科技园的一家公司对接业务,聊过之后,发现已经晚上十一点了,打算和对接的姑娘一起下楼,她向我悄悄使了个眼色,说部门同事还没走,她再等会儿。
“我倒是想早睡,客户不睡啊…”设计师两手一摊,“弄完老大弄老二,管完作业干家务,一抬眼已经半夜了” 职场妈妈也满腹委屈。
但时间一久,这种自我认知开始有了变化,逐渐认可自己是「熬夜的人」。说的话也变成,“干我们这行就这样”,“我就是老熬夜”,“不熬不行啊!“
这些话的实际含义是:“我很辛苦”,“我披星戴月,为未来打拼”,“我值得同情,或我值得羡慕”。
这些暗示,在日复一日地熬夜中,变成了对身份地强化。为了进一步完成这种自虐人设,熬夜行为又被不断地巩固和放大。
你永远不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无法说服一个给自己加戏的熬夜人。
04
其次是压抑者模式。《奇葩说》里姜思达问,“我们有没有做一只安静的猪的权利?
太难了。
白天的时候,你可以不回复陌生人,但你能不回复你的老板吗?你能不回复你的家人吗? 你能不回复你的恋人吗?
在压抑者的世界里,等把他们都熬睡着了,终于有了片刻的自由和清净。
有部韩国电影,主角是一位普通上班族,每天下班照顾完家人,等他们都入睡后,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幅画纸,用一、两个小时临摹一幅画。利用从睡眠那里偷来的时间,短暂地变成理想中的自己。
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为之熬夜的爱好,更多的是在享受熬夜带来的快感。夜深人静之时,读书、打游戏、发呆或是吃夜宵,似乎都别有一种滋味,这短暂的悠闲和自由尤为宝贵,晚睡一会儿算什么呢?
这是一种幻觉,使用透支来的自由,注定是赔本的买卖。
05
最后,也是最多的,就是焦虑者模式。
现代人的熬夜,常常和努力联系在一起,似乎缺觉就等同于拼命。
「你看,我又熬了这么晚,我是这么努力」。
比如传闻中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但真实情况是,哈佛确实有一个24小时开放的Lamont图书馆。可一个本科生一周顶多在Lamont看看教授指定的参考书,待上几个小时,极少在图书馆奋战过夜.
知乎上一位网友说:“当熬夜成为一种习惯,总会不知不觉把时间规划做到很晚,然后夜晚大块的时间会迷惑你,让你以为自己在晚上真的可以完成很多事情。”
晚睡的人,往往不是因为有很多工作要做,而是对焦虑与孤独无能为力,是因为白天的碌碌无为,引发了愧疚感。大部分熬夜,其实都可以避免,你本不需要熬夜,你不是真的努力。
06
其实无论自虐者,还是压抑者、焦虑者,最终所指向的问题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在这个世界,我们的面临的挑战,并不是时间不够,而是心力不足」。
通俗点说,就是在没有察觉到的地方,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像个孤独患者一样自我拉扯。
当我们熬夜时,其实是深层次的潜意识在作祟,总有个声音在告诉你,「你今天过得没价值,没意义,你还不能睡」。
人能忍住饿,但是无法忍住没有意义感,所以笛卡尔才说“I think, therefore I am.” 当我们感觉不到意义时,我们就会用晚睡来“惩罚”自己。
在某一天,某一个棒球场上,村上春树突然发觉自己人生的最想做的事情,是做一名小说家。
从此,他为自己的生活设定了雷打不动的模式:凌晨四点左右起床,不用闹钟,到点了就从床上弹起。泡咖啡,吃点心,不上网、不补回笼觉也不思考人生,立即开始工作。
写多久?五六个小时,到上午十点为止。
写多少字?每天写十页,每页四百字。
他把自己活成了一台精密的仪器,最终创作了几十本长篇小说,六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反复强调,「当你做一项长期事业时,规律性具有极大意义」。
如果说我有什么「安眠药」,就是从村上春树这里得到的启示:
找到那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多一点耐心。村上是坚持了三十几年,我也
不求立竿见影,只盼在正确的方向上,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你要时刻记住,那些越是成功的人,越知道生活规律、睡眠健康的重要性。
康德曾说: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我想,主宰自己的人生,首要前提就是「白日竭尽全力,夜晚早些安歇」。
07
去年罗辑思维的跨年演讲上,特邀嘉宾是万科创始人王石。那时的王石,还刚刚从“万宝之争”的风口浪尖上走出来,我至今都记得他的一句话:
「我是一个粘枕头一分钟就能睡着的人」。
我从未听说过有这样的能力,几乎问遍了身边所有的朋友,是否也能做到。结果是没有一个人。
你看,毫无牵挂地入梦,在这个时代,已经是极为难得的本事。坚持下去,从长远来看,光做到这一条,就增加了赢了大多数人的概率。
曾有个读者问毕淑敏,如何度过人生的低潮期。毕淑敏回答 :
“好好睡觉,像一只蛰伏的熊”。
多花一点钱,买一套舒服的床上用品;
像起床一样定好入睡闹钟;
做一点拉伸运动,喝一杯牛奶;
回顾下今天的成绩,和未来十年你想成为的自己。
而将来的你,只会感谢今天极力要早睡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