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骆玉明古诗词课》之《汉代诗歌》笔记

《骆玉明古诗词课》之《汉代诗歌》笔记

作者: Merry呀 | 来源:发表于2023-08-17 10:55 被阅读0次

进入汉代后,《诗经》那种四言体诗不再流行。汉代前期流行产生于楚地的歌谣,人们称为“楚歌”,然而在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还是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代表着五言诗的成熟。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核心诗体。

01楚歌

代表作:项羽的《垓下歌》与刘邦的《大风歌》。一首是失败者面临覆灭时的诗,催心裂肺,无力回天;一首是成功者庆祝胜利凯旋的诗,意气慷慨,志得意满。

刘邦和项羽,一个是中年平民,一个是贵族青年。两个人年龄和地位相差悬殊,但是刘邦“提三尺剑取天下”,他也成为了社会中下层有宏大政治理想和远大个人抱负人的精神坐标。

02汉乐府

汉乐府主要是汉武帝时期掌管音乐的机构。乐府机构主要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为了特定目的和指定人群去制作乐曲和歌词,另一个是收集和保存民间音乐和歌词。

乐府诗出现了一个显著的现象——对底层民众艰难生活的关注和体现。例如《妇病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艳歌行》。这促进了文学史的发展,一是往深度发展,对人类的生活、人性、人类的感情有更加深入细致的发现和考察;二是往广度发展,扩展了文学的主题。文学世界的扩大意味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扩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诗经》作品包括《国风》在内,主要反映的是贵族生活,具有贵族情调和贵族趣味,在其文本大致定型后,成为贵族子弟的文化教材,所以孔子才会说:“不学《诗》,无以言。”但是在汉乐府里体现了艰难的底层生活,由此也加强了诗歌的叙事性。

中国后来的诗人把关注底层民众的艰难看作是自己的一种使命,这种使命兼有政治性和人性意味。从政治上来说,反映民生艰难,希望政治能够有所改善;从人性上来说,也体现着对人的深刻同情和理解,闪现出人道主义光辉。

民歌不一定是下层民众的歌。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无名氏的乐府歌曲笼统称为民间歌谣。其实,“民”可以泛指不确定的人群。在文学意义上,民歌的对立面是官方制作或者著名文人的创作,古人也是这样理解的。

《陌上桑》与《秋胡行》

《诗经》里可以读到很多青年男女在桑林间幽会的诗歌,我们笼统地称之为“桑林文学”,它既可以是对确实存在的生活现实的反应,也可以是一种想象中的浪漫与甜蜜的虚构。汉代画像砖里保存了“桑林野合图”,非常清楚地刻画了男女在桑林中做性活动的场景,这和《诗经》描绘的“桑林幽会”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与此同时,在汉代社会文化中又出现了一种相反的力量,对桑林为背景的男女之间的幽会表示激烈反对。其中很有名的故事叫“秋胡戏妻”,它其实就是对桑林文学的反拨,它告诉人们:指望浪漫邂逅的幻想是不该有的,那不仅不道德,而且会带来严重后果。

可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用特别严重的后果恐吓人,借以禁止人的感情,就破坏了人心中自然的美感。因此出现了《陌上桑》,它是对“桑林文学”和“秋胡戏妻”故事的折中。在秋胡故事里,只有一个想要调戏美女结果却调戏了自己老婆的坏官,而在《陌上桑》中,这个人被一劈为二,一个做了罗敷高贵端雅的丈夫,另一个成为违背礼制最后丢了脸面的太守,但这个结果不是太严重,所以诗歌能够将一种轻快而幽默的调子保持到底。

03《古诗十九首》

乐府诗《十五从军征》这样的诗已经显示了五言诗的高度成熟状态,但是一般说到汉代五言诗的成熟以《古诗十九首》作为标志,因为《古诗十九首》的诗有一定的量,而且主题相类,修辞性强,艺术水准也达到了较成熟的水平。钟钟嵘《诗品》说它“一字千金”,它有明显的歌谣特点,清新、朴素、自然、直白,是一种比较精致的口语。

五言诗的成熟是重大事件,因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核心形态是五言诗。先秦诗歌的源头《诗经》和楚辞,《诗经》的主体是四言诗,楚辞是骚体。四言诗发展到汉代以后慢慢衰落,而骚体演化到后来往辞赋方向发展了。

诗歌为什么会从四言转化为五言呢?简单来讲是节奏的问题。四言诗节奏相对简单,两字一顿,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而读五言诗,诗的节拍更丰富,富于变化,如“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还有一个原因是语言精炼带来的力量。《诗经》是简单的双音节重叠句式,因此它在表达特定情感内容时,需要用语气助词去凑音节,因而出现很多不能表达意义的语气助词。例如“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愿”和“言”都是语助词,无义。而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要求其语言趋于精练,由此更充分和精确地体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

诗歌是民族语言的最好表达形式,是最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五言古体再往下发展,到了南朝后分化形成古体和近体两大块。近体中有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七言诗的成熟借鉴了五言诗,也就慢了一步。同样的,七言诗也分古体和近体。

《古诗十九首》通常被认为是东汉中后期的作品。这个时期儒学逐渐衰退,读书人思想获得解放,个体意识也跟着强化。诗歌的核心主题是生命的焦虑和及时享乐的期望。例如《青青河畔草》“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回车驾言迈》“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相关文章

  • 复旦学人

    上汪涌豪老师的< 中国文学传统>,提到骆玉明老师。骆老师性嗜饮酒,逢酒必醉。汪老师在复旦中文系的第一节课就是骆老师...

  • 《钟文》卷首语(骆玉明)

    曾经很想写的一个文章题目,叫作《八方庄稼地》,但这要见识甚广,所以一直没有写成。 自然也是见过一些的。...

  • 古诗词摘抄(1)

    《古诗词摘抄》目录 《我的读书笔记》目录 古诗词语言凝练,很有韵味。 摘抄古诗词,感受古诗词之美,感受汉字之美。特...

  • 玉石的前世今生

    玉的身世之谜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有这样的解释:“玉,石之美者。” “象三玉之连,其贯也。”即“玉”的象形...

  • 玉语凡音叶海林|五月 闲话玉语

    从玉语中, 可读天地之精华。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有言, “玉,石之美者。” 玉是美丽的矿石, 是大自然的杰作。 ...

  • 小渔村绝研一期新编讲义第十九讲

    本讲内容: 鉴赏诗歌的形象 古诗词中的经典意象 绝句五十六法之13-16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

  • 【玉印派】巴小琛思维导图武林计划No.24《古诗词两首》

    【姓名】巴小琛 【派别】玉印派 【导师】王玉印 【导图解说】 这是两首古诗词,所以中心图用一只鸽子代表诗歌,可是...

  • 两汉演义7.汉代诗歌

    两汉演义 7.汉代诗歌 汉代以赋闻名,但诗歌,仍然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佳作。 叙事诗《木兰诗》、《陌上桑》、《孔雀...

  • 读余光中《蜀人赠扇记》

    虽然酷爱中国古诗词,对于现代诗歌的欣赏,始终是个门外汉。如今尝试过各种文体的业余创作,唯独诗歌不敢提笔。 学习舒明...

  • 2020-07-15读《诗里特别有禅》的随感

    我今年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遇到了我真正喜欢的学者和他们的著作——复旦大学骆玉明还有与他相识的教授张宗原。我读了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骆玉明古诗词课》之《汉代诗歌》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ql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