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为友

作者: 崎零壹 | 来源:发表于2016-03-25 21:42 被阅读0次
我们经常听闻“师生”是两种不同的角色,在校园时代里究竟是朋友关系还是上司与下属关系,在舆论上经常争论到底是哪种关系更有利于班级管理?

游戏规则,谁对谁错?

(案例:学生迟到,老师采取“检讨”措施)

第一天,A同学第一次上课迟到了,起因是“因为起晚了”后果是“迟到,被扣分了”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诺下不为例,写下2000字检讨。

第三天,A同学同样迟到而这次起因是“因为同学不舒服,我需要陪她去校医室耽误了上课时间”后果“迟到,被扣分了”同样被处罚,写下2000字检讨。

分析:老师以“检讨”为手段无非是想令同学意识到迟到不是一件好事,并没有针对的意向,学生也没必要自定义为“针对”的字眼,当然任何人做事都有起因后果。

作为“师”会去了解同学动机,我们揣测下这位A同学心理:“被扣分,又要写2000字检讨,我又不想迟到,我初衷是好意的,想帮助同学,老师不应该责备我啊。”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与班主任会有一种疏远感,所以如果他的初衷是能够被理解的,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

而班主任心理是“我用这样方式是不想你犯错,也相信你能够做到”通过这个心理,可以看出班主任并不会故意去刁难自己学生,双方需要多沟通才能解除误会。

其实班主任可以多样化管理班级,例如采取“积分制管理”扣分制和加分制是同比例,每个月会汇总每位同学积分情况,排列前五适当奖励,月底统一归零。

活动失策,责备于谁?

(案例:某活动班主任给一位班干部负责)

这位班干部非常积极地找班上其他委员开会商讨,接下来这个活动该如何策划进行,一致商讨完毕后,决定以“宣传委员”为首,其他委员以辅助身份来进行这个活动。但结果不尽人意,班主任这时就责备他们能力不足,令他非常不满意。

分析:班主任“责备”这样行为有效吗?揣测委员的心理“我们一定能够做得很好,这正是证明我们能力的时刻,并让班主任赞许我们。”班主任心理“他们没达到我的要求就是差,严师出高徒,我严厉要求他们,他们才能进步。”

双方初衷都是好意,而班主任这边方式有所欠缺考虑,无形中给委员“一把耳光”质疑他们能力,并没有给“一颗糖”学生会认为班主任“只会注重结果,是不注重过程”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最后得到的不是赞许而是责备。心里会产生一种抗拒,既然付出得不到回报,以后就没必要花费那么多精力,反正班主任只会责备,不会肯定我们的。

我们回到现场,如果班主任当时说“虽然这次活动,不尽人意,不过我看到你们开会商讨,感受到你们的责任心,我相信你们下次能够策划出非常棒的活动,有什么需要我帮忙随时找我”这样效果能达到“双赢”委员们不仅清楚自己的不足,也得到自己想要的肯定,就会有一种力量推动着他们。

班务,一人撑天下?

(案例:班主任总安排工作给班长,班长感觉不自在)

这位班长能力相当强,他做任何事情几乎可以令班主任十分满意,可是呢?他最近有个苦恼,他说“班委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如果我总是做事,其他委员没事做,他们就没有归属感了啊!而我又不好意思拒绝班主任工作”

分析:“归属感”这个词讲得非常好,在班上为什么有好学生与坏学生之分,就因为有成绩的存在。“好学生”在学习上找到“归属感”所以得到自己应有的收获;而“坏学生”在校园里找不到一种归属感,只能自己就这样生活着,在学习上也找不到归属感,该怎么办呢?

班级,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所组建而成,是否应该都为班级里贡献一份力量呢?其实班务并非只有委员才能做到,非委员他们同样可以做到。

因此我建议这位班主任:任何事情可以托付给其他同学做,只有班主任给他们一个平台或一件事情,前提是他们愿意去做,去完成了,并加以鼓励和认可。

情愿去做一件事,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同时他们就会找到一种“归属感”不然的话,他们心想“在班上都没事可做,那就我行我素吧,反正班务轮不到我们。”总而言之,就是要令所有同学能够感受到自己有为班级付出力量,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着。

班级荣誉,谁是主导地位?

(案例:这个班,得到文明班没得到认可)

某班一直是学校眼中是“优秀班级”在一次班会课中,同学们做错了事情,被班主任严厉责备一番,言辞如“万箭穿心”刺进每位同学内心,其中一句记忆犹新地记得“你们认为得到文明班是靠你们吗?”

分析:就这么一句“你们认为得到文明班是靠你们吗?”这样反问句,学生心里简直是“委屈不已”他们认为文明班所得是靠班上每位同学,怎能这样说呢?他们带着疑问,却又不敢说。

班主任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对于班级而言是一种伤害。他们内心悄悄的埋下怨恨和不满,对于以后班级活动开展产生一定阻挠,另外他会形成解不开的结绳。

那么问题提出来了“班级荣誉,究竟谁是主导地位”到底是班主任还是学生?其实主导地位不仅是班主任也有学生那部分。

当时这位班主任的心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能满于现状”可能当时方式有点不妥,不过并不是有意的。所以,学生心里产生疑问,大胆地去问,这样师生之间会少点误会。

最后我只想说,师生是能建立“友情的窗户”双方需要忘记“师生关系”更融入“朋友关系”多想“如果你是老师”“如果你是学生” “你会怎么做?”多一份沟通,多一份谅解。

相关文章

  • 师生为友

    我们经常听闻“师生”是两种不同的角色,在校园时代里究竟是朋友关系还是上司与下属关系,在舆论上经常争论到底是哪种关系...

  • 吾生为友

    今日,正装模作样的工作之时,忽然感觉抽屉里有震动的声音,因平时手机都是随手一扔,铃声也是简单抒情的音乐,很多时候,...

  • 与生为友,与生为伴

    在我简短的从教生涯里,一直在思考如何成为一名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能与同学们打成一片的老师。直至此时,很多地方我...

  • 与学生为友

    跨年夜,收到佳乐的表白。 往年也会收到此类表扬,但被称为朋友,是第一次。 做了一辈子老师,现在回想,比起被学生惧怕...

  • 师、友

    三尺讲台 一支粉笔 您演绎的舞台 教弟子无数 育学子成才 严肃的眼神 充满了慈爱 亦师...

  • 友师

    文/张甜甜 一个像朋友的生物老师好像每个学习阶段我都会遇上“赏识”我的老师,通俗说还是懂我性格个人好物的老师。这时...

  • 2021-01-07

    与学生为友 学生会 长大 与亲人为友 亲人却不懂 你的愁 与同学为友 同学已 不同行 与书为友 你却 不懂书 ……...

  • 铭记一生的朋友,受益终生的师父

    先贤韩愈曾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在我看来,其实不尽然。师与友没有明确界限,师能成友,友亦能为师。以师...

  • 怎样才能终生为友?

    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是,如果没有共同的感情基础,如何能够成为知己,并且能够将这种友情长久地保持下去呢?事...

  • 生为风景,师为背景

    “让学生成为风景,让老师成为背景。教师不能只教给学生干巴巴的知识,应该给学生铺就一条好路,给学生搭建一个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师生为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rdlttx.html